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父亲是根刨火棒
春风吹花乱扑户
一所60多岁的中医院蕴藏着怎样的“民族自信”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4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是根刨火棒

 

在我家乡的一些农村地区,曾流传着一句歇后语:灶门前的刨火棒——一天短一截。

第一次听到这句歇后语是在我10岁的时候,那一年,我与35岁的父亲同时患了比较严重的感冒,而家里只有两元钱,母亲说用这两元钱在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给我和父亲一人拿一点药,父亲说:“把钱全部拿到县医院去给大儿子看病吧,我们这些刨火棒刨一截就短一截,拖拖就好了。”

当时的我虽然不懂得父亲话里的全部意思,但还是知道一点大概,父亲的意思是他的病能拖好就拖好,不能拖好也是30多岁的人了,要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

那些年,在我们农村,一般贫穷人家是不买做饭夹柴的火钳的,而是用手把柴放在灶膛里点燃,然后用一根木棍在灶膛刨一下火就旺了。在灶台后面的墙角,父亲准备了一大捆拇指粗、比较光滑的刨火棒,我们用这些刨火棒做出了一顿又一顿虽然少油,但很香的饭菜。

但刨火棒致命的弱点就是会“伙同”柴火一起燃烧,当燃烧到不能刨火时,我们就把它连同柴火一起烧掉。

父亲和母亲都不认识字,上街连厕所都找不到,深知知识重要的他们用尽全力支持我和弟弟读书。还好,在我17岁的时候,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师范学校,结束了我们家世世代代不识字的历史。

我参加工作后,近50岁的父亲已经显得很老了,多年的劳累让他体弱多病。当我们每个月都拿零用钱给他时,他总是说:“我都是快要刨出头的刨火棒了,你们正处在成家立业的时候,钱还是你们留着用吧!”正如父亲所言,他的人生真的很快就刨出头了,在他56岁那年,无情的病魔夺走了他短暂的生命,如今已12年了。

父亲的一生虽然如一根刨火棒那样短暂,但他却如星星之火,点亮了我的整个人生夜空。因为他和母亲的大力支持与培养,我走出了贫穷的大山,在城里娶妻生子,过上了令很多人羡慕的生活。因为他的无私奉献,自儿子落地前的一个月,母亲便到城里帮忙照顾怀孕的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把父亲一个人丢在老家饱一顿、饿一顿多年,至今想起来,都让我们惭愧不已。

与父亲相处的时光虽然短暂,但不识一个字的他却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比如:对知识的尊重,对人生的规划,对家庭的忠诚,对他人的善待。这些都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大道理,但却如刨火棒闪落在灶膛内的点点火光,珍藏在我的内心深处,给我启迪、给我力量。

现在,农村很多家庭做饭炒菜都不再烧柴了,刨火棒已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正如父亲,在人世间匆匆走一趟后,以一个亘古不变的姿势长眠在老家的苍松翠柏间。我要努力抓住光阴好好孝敬母亲,不能让母亲也像父亲一样,刨了一辈子火,最后让子女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随同灶膛的柴一起燃烧了。

人,能够做到一根刨火棒的分上,应该知足了,但要做到这个分上,却是很不容易的。深深地怀念父亲!

□杨维兵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