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广安门”肿瘤科还以人才培养和联合研究为切入点,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加强合作,于2015年成立“中医药肿瘤国际联盟”,逐步建立由中、美、澳等多国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联合培养博士后,建立了中医药肿瘤研究国际合作的新样板,揭示了中医药治疗肿瘤新的科学内涵。
“自信来自经典,来自深厚的中医文化。《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至今仍然是中医临床的指引。”从医已逾50年的首都国医名师、中医风湿免疫专家冯兴华接受采访时,特地带来了20世纪60年代自己学习用的、有些泛黄掉页的《黄帝内经》:一本《素问》,一本《灵枢经》。
东汉末年,华佗用麻沸散进行麻醉,实施剖腹手术;明朝隆庆年间,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18世纪中叶西方才有了牛痘的发明……从几千年文明中走来,作为“瑰宝”和“钥匙”,中医药离不开传承。近年来,“广安门”积极开展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工作,已形成22位老中医经验知识库,整理出版名老中医经验系列专著10余部。
在“广安门”,中医师承方式已从传统的“一师多徒”发展到“一徒多师”,在中医不同学科、“门派”间贯通培养,还有中医与西医联合培养,实现“中医有特色,西医不落后”。
中医师承,怎样才能出师?广安门医院教育处处长姚魁武说:“考试时,病人坐下后,老师先看,学生再看,老师的处方和学生的处方放在一起比对,处方吻合度大于70%,才算出师。”
科研创新中收获“自信”
2017年10月22日,泰国曼谷,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医大家云集,出席第十四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经过审议,大会通过了第一部国际中医药专病诊疗指南《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桑滨生说,世界中联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发布8部中医药国际组织标准,但发布专病诊疗指南还是首次。
糖尿病,古医书称之为“消渴症”。作为全球三大慢性病之一,糖尿病发病率高,致死致残率高。
第一部国际中医药专病诊疗指南的背后,是以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仝小林为首的团队历经数十年研究取得的成果——他们解决了中药逆转糖尿病发生、独立降糖、减缓疾病进程等难题。
葛根芩连汤,是张仲景《伤寒论》里的经方,传统用于治腹泻,仝小林将其创造性地用于临床糖尿病的治疗,取得降糖效果。在国家“973计划”支持下,仝小林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通过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发现,其具有明确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这种疗效与肠道菌群结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这是国际上第一个研究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和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效果关系的临床试验,既证实了一种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也提供了西方医学可以接受的一种机理解释。”仝小林说。
IGT即糖耐量受损,是指血糖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研究表明,2010年中国18岁及以上IGT患病率为50.1%。
(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