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家长送礼、老师收礼的现象仍难禁止,且送礼风在一些“名校”更为突出,一些家长送礼数额一次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某些家长表示“送了没个完,不送没个底”。(4月15日《半月谈》)
正如一些家长所言,“老师收礼,很大程度上也是被部分家长‘惯’的,是他们把社会上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模式带到了校园。”还有更多家长则表示自己属于“跟风送礼”。“眼看着身边的家长都送,自己不送就担心孩子吃亏。”一名家长说,给老师送礼,就是为了“不被老师记住”。于是“一个给,大家都给;一年给,年年都给。”长此以往,校园送礼之风怎么不日渐蔓延又愈演愈烈?
此风绝不可涨!不管是送礼还是收视,无论是主动还是所谓“被动”,是一种畸形的家校关系,而这种现象一旦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就会极大的败坏校园纯净环境和教书育人的纯洁关系。
从根本上说,要根绝校园送礼风,除了靠家长老师的自觉、情怀和操守,最靠谱的还是对校园红包等各种利益输送全方位加强监督、严厉处罚,做到“零容忍”和100%震慑,在全校园树立“送礼可耻、收礼无耻”的正确导向,让送的和收的都心有忌惮、不敢伸手,这才算打准了“七寸”。
此外还要打好“组合拳”,如合理提高教师待遇保障,加大教育建设投入、扩大优势教育资源供给并做好公平分配等等。让老师们不屑于家长送的那“三瓜俩枣”,使家长们不再为孩子上好学、得真知发愁;使老师手中的“权力”不再炙手可热,让优质教育不再“奇货可居”,也是对校园送礼风的“釜底抽薪”之举。
□徐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