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首份快递业劳动保护集体合同具有标本意义
企业试水直播招聘是因时而变
学校搞卫生 成了新闻的背后
遏制旅游套路 需要共同努力
超前消费
对不靠谱“甲醛检测仪” 不能置之不理
“恒温”关爱环卫工人值得点赞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2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校搞卫生 成了新闻的背后

 

近日,杭州一些家长请钟点工去孩子学校打扫卫生的新闻引起舆论关注。据报道,杭州有家长因为看到老师在班级微信群里征集志愿者打扫教室,而自己忙于工作无法参与,于是想出了请钟点工的主意。另有家长表示,上学期他们家委会就已经全体同意请家政公司了。

学生参加学校打扫卫生劳动,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现如今“引进”了钟点工代劳,因此成为新闻。这新闻倒也值得说道说道。

“老师在班级微信群征集志愿者打扫教室”是啥意思?明摆着是要求家长们“有所表示”。尽管有人说“老师并没有要求家长必须干,只是发出倡议”,但家长们心里都明白,对这样的“倡议”不做呼应,在老师那里“留下坏印象”,肯定对孩子不利——至少要孩子付出劳动。因此,必然要想方设法呼应“倡议”。如此,人们质疑这“倡议”暗含利用家长心疼孩子的心理之嫌,恐怕不算冤枉。

“家委会全体同意请家政公司了”说明什么?说明家长们无一例外地愿意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应对老师的“志愿倡议”,如此,既可以满足老师的愿望,又可以减轻自己和孩子的负担,可谓“三全其美”。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却可能一方面助长了某些老师的“需求”,另一方面影响了孩子的“三观”。

退一步说,即使老师的“志愿倡议”、家长的“购买服务”都有为孩子着想的好意,但是否想过,适当地参加体力劳动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只要保障安全,劳动实践可以学到一些生活基本技能,可以体会分工协作与团队意识,也有助于营造“劳动光荣”的风气。如果在搞卫生这样的小事上,孩子们看到的是老师可以“胁迫”家长,家长可以“购买服务”,效果会是积极的吗?请三思。

□一刀(资深媒体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