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困难职工联系人制度当推广
“最敬业变脸”背后是“最职业精神”
“租赁过年”要掂量
春节莫做 “低头族”
占座也无奈
送温暖切莫沦为“形式”
“强制休息令” 应该广为推行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困难职工联系人制度当推广

 

每个困难职工家庭都有着一定的致困原因,而唯有将这些致困原因,摸精准并对其实施精准帮扶措施,才能够让这些困难职工家庭早日解困脱困。联系人制度的实施,无疑就是在精准帮扶上施力。

2016年以来,山东工会依托精准帮扶信息化工具,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企业工会干部作为联系人,以户为单位与困难职工在系统内实名制注册,建立帮扶关系。截至目前,山东全省共有困难职工联系人2733名,联系在档困难职工5860户,做到了“户户都有联系人”。(1月27日《工人日报》)

所谓困难职工联系人制度,就是每户困难职工家庭解困脱困工作与指定联系人之间建立“一对一”联系关系,实现“一对一”精准对接和“面对面、点对点、零距离”帮扶服务。以期真正做到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据了解,3年多来,山东省各级工会先后帮助24.4万户困难职工实现解困脱困。

每个困难职工家庭都有着一定的致困原因,而唯有将这些致困原因,摸精准并对其实施精准帮扶措施,才能够让这些困难职工家庭早日解困脱困。联系人制度的实施,无疑就是在精准帮扶上施力。比如,联系人与困难职工家庭联络对接,当好他们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就能让困难职工家庭增添一份安全感。

由此可见,困难职工联系人的有效实施,首先,须充分发挥好联系人的作用。通过“联”实情、“联”政策、“联”需求、“联”解困,不仅要成为困难职工家庭的“帮扶人”,更应该成为“贴心人”。以“联”解困为例,山东省总就提出,联系人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对困难职工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时进行处理或上报组织解决。

其次,强而有力的配套保障措施不容缺位。帮助困难职工家庭解困脱困,并非只靠一个联系人就能实现,关键是保障措施要到位。比如,引导和调配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经费保障机制,分级分类组织好困难职工联系人业务培训,健全完善年度解困脱困验收报告和督查制度,从而确保帮扶资金真正用于困难职工。

再者,应借力科技手段与社会力量。开发精准帮扶手机APP,建立全省互通互联的五级联系网格微信群,实现帮扶工作实时监控,就是有益的举措。同时,联系人为困难职工献真情、办实事,也能够带动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劳模企业勇于投入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社会力量的涌入,无疑会助力困难职工家庭早日解困脱困。

诚如山东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困难职工联系人制度,困难职工从帮扶中得实惠,企业从工作中看成效,工会组织以有为促有位,在职工和企业中“砝码”更重了。可见,困难职工联系人制度的实施,取得是多赢的效果,尤其能够让困难家庭得实惠,同样此举更能够让工会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故此,困难职工联系人制度值得借鉴与推广。

□杨玉龙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