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建机械:红色引擎驱动绿色智造
公交车“起火” 驾驶员秒变“消防员”
稼穑课程引小学生大“变样”
昔日臭水河蜕变景观河 京企治水只为美丽榕颜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稼穑课程引小学生大“变样”

 

拔萝卜收白菜、做豆腐、自制泡菜……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位于延庆的玉泉农场本学期正式挂牌,学生们变身小农夫,下地干活、下厨做饭,学习归来后,家长欣喜地发现孩子出现了可喜变化。

玉泉农场占地50亩,建有菜地、葡萄种植、露营及拓展基地等设施,经过两年的研究策划、半年的试运行,今年9月正式开张,开展稼穑课程的博物学自然教育。上个月,玉泉小学组织六年级学生轮番去农场进行为期一周的深度学习。昨天,该校举办课程汇报会,学生、教师和家长代表介绍了对稼穑课程的感悟。

据主题课程部主任石颖介绍,农场课程教学模块实行项目式学习,开设了农耕体验课、豆腐制作课、家禽家畜饲养课、泡菜面食课、自然观察课、野外生存课、草木研究课、生活能力实践课等12门课程,学生们分组上课,不同的季节安排不同的课程,师资由农场安排。

在农场学上一周,学生们的转变很大:刚开始嫌地里脏,亲手拔出大白菜后,当场就剥了菜心吃,说比家里吃的甜;一开始看见蜘蛛瓢虫吓得尖叫,后来恨不得把它们当宠物养;学生还把野外的艾草摘下做成草木画、香包,带回去送给家长……

回来后,学生王彦普对稼穑课程恋恋不舍:“我再去十次都不会腻。”乔文宇回家后特意做了PPT,在班上与大家分享农场课程的收获。王芊骞的父亲则高兴地给老师打电话:“老师,骞骞从农场回来知道叠被子了,还开始干家务了。”

语文老师陈景霞夸学生回来后不仅在情商上进步不小,学会感恩,而且作文素材变丰富了,往常写作文她要改到三稿四稿,这次基本都能一次通过。史文新老师是素食主义者,本来帮厨课上学习包的是肉馅饼,学生们为了她特地找来鸡蛋,做了几个素馅饼,做好后全部留给她,让她十分感动。

2015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规定2020年前中小学要推动建立课程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劳动评价将记入学生档案,作为升学评优参考依据。2017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必修课,从小学到高中全面实施,其中小学低年级一学年不少于40个课时(折合1.3周),中高年级不少于80个课时(折合2.6周)。

玉泉小学校长高峰表示,劳动教育不能在“黑板上种庄稼”,应知行合一,让学生在真正的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明年春季,学校将安排五年级学生去农场,随后其他年级依次组织前往。

□本报记者 任洁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