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旷达之人苏东坡
父亲的板栗树
路在渡人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路在渡人

 

老家有一截山路,一直是我的心理阴影。那截路走的人稀少,似乎无论春夏秋冬都被密密的灌木和松树裹着。这让我感到压抑和恐慌。每次走这截路,我总觉得会有奇怪的东西突然蹦出来,虽然这种事从未发生过。

路,这个意象熟悉而陌生、光明而灰暗、宽阔而狭窄、平坦而坎坷,复杂多变。有时我觉得,与其说人在走路,还不如说路在渡人。

这截山路的终点就是我家老屋的后门。老屋所处偏僻,邻居不过一两家,有隐世之感。我从出生至5岁,一直生活在那里。那是我的源头,也是我的路的起点。

老屋所在的村庄沟渠密布,阡陌纵横。阡陌也是路,载着乡人们的悠闲、忙碌和希望。阡陌连着小径,小径连着山路,山路通往村外。记得小时候购置油盐酱醋都要步行好远去村外的小商店。那个地方叫“七个里”。我们那里还有叫“二个里”“四个里”的,我猜这些地名大概是根据与某个地标的距离得来的。

七个里曾是这个乡的商贸中心,有国营供销社等,后来没落了,一些民营商店兴起了。这些商店沿马路而设,人来人往,生意兴隆。马路原是石子路,后来随着经济发展,逐渐变成了漂亮的水泥路。我们家也在马路边选了块地建了二层洋楼。父亲觉得时代在进步,我们不应该一辈子困守在山村的瓦房里。

这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家乡无异于一个“壮举”——当时,本地的工匠几乎没有什么洋楼建造经验,因此,这座洋楼是带有先锋、实验性质的。它的造型、品质放到今天来说,的确是有点不尽如人意。但在那时,它是我们整个家族的骄傲。

又过了几年,正值公务人员下海潮,父亲也去邻镇建了一座预制板厂。我们全家都搬了过去,洋楼卖给了别人。

工厂也建在马路边,货运是极其方便的。那时本县经济高速发展,到处大兴土木,父亲的工厂也办得热火朝天。可惜的是,没过几年,一条高速公路需穿厂而过,为了修路,我们举家搬迁。

再接着,我发现本地到处都在占用土地,为修路、建园、设厂,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搬去小区集中居住后,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小区傍路而建,公交车站近在咫尺,交通极其便利,且教育、购物、养老、银行等各项设施齐全。这些在二十年前我们无法想象的事,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路,是梦想成真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生我的小村庄如今成了生态林,传统的村里人都搬来了现代化的小区里,日子也是越过越好。那截曾让我害怕的山路,没人再走了,她仿佛有灵性似的,像一道伤口,永久地愈合了。

草木终究占据了那片山林所有的空白,一切的一切都复原了。而我们仍在前赴后继,不停前行,怀抱梦想且肩负责任。我们坚信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亮,只要努力并坚持。

路不断地延伸向远方,我们成了路的一部分。

□吴辰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