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企业客服岂能成甩锅客服
强化监管方能避免大数据“杀熟”
警觉职工过劳问题
不能任由“最低消费” 坑害消费者
冷热不均
治理“靓号”高收费还应擦亮规则
校园食品安全 要抓实抓牢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觉职工过劳问题

 

日前召开的“企业员工健康适度劳动与美好生活构建”学术研讨会,有研究团队发布一项“职场行为与疲劳状况”调查报告指出,超过8成的劳动者承受着一般或更高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处于过劳状态。尽管这项调查限于一省,有效问卷调查样本只有645份,但报告显示的问题却很有代表性。

调查显示,职场人普遍反映工作负担较重,50.2%的人每天上下班往返交通时间超过30分钟;12.9%的人平均周加班时间超过10小时;53%的人有时或者经常深夜仍在工作;36%的人需要偶尔或者经常出差;71.9%的人有时或者经常出现不规律工作的情况……这些调查项目,放在任何地方都会引起共鸣,得出近似甚至更高比例的结果,因此,调查报告所称“超过8成的劳动者承受着精神压力和身体压力,处于过劳状态”的结论是可信的。请注意,这里所说压力,包括生理与心理两重含义,就是说,“过劳”并不仅仅意味着身体吃不消,精神“过劳”同样可能压垮人。

毋庸讳言,在市场、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职场过劳现象有普遍化、加剧化的趋势。但是,这个问题却没有引起相关企业、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作为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应该站出来说话。

过度劳动损害职工健康,甚至可能涉嫌侵权、违法,不可等闲视之,工会有责任为之维权。况且,职工长期处于过劳状态,势必降低工作效率,削减积极性、创造力,影响企业发展;过度劳动挤压越来越多职场人的休闲时间和消费行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绝非利好;至于由此可能引发的工作与家庭关系失衡,同样可以演变为社会问题。凡此种种,足以提请相关企业、政府部门警觉,给予切实的改善、有效的监察,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刀(资深媒体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