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路前行向幸福
温暖的“家”
跟着大咖品国学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温暖的“家”

 

看着这幅既熟悉又温馨的老照片,就想起那个激情岁月里的职工食堂。

记得那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一个三线里工作。当时,在我们厂职工食堂里的炊事员中,叫得最响亮的一句话,就是“欢迎革命战士回家来”。我们每天下班后,就一路欢歌地直奔温暖的“家”,端起热乎乎的饭菜,就只想革命不想家了。

尤其是一到冬天,无论是老职工,还是小青年,大家下班后顶着呼呼的山风,走进暖暖的食堂里,争先恐后地去l号窗口排队,都想热乎乎地吃上一碗那位来自东北的刘阿姨炒的“一锅烩”,高兴得刘阿姨一个劲地说:“不急不急,保证你们热乎乎地吃个够。”

和工厂的建设者一样,职工食堂里的师傅们,也是荟萃祖国各地的高手。尽管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可我每天早上,咬一口河北来的田师傅烙的小饼子,就口四川来的钟阿姨脆生生的泡菜,吃的我那个美呀,现在都会回味起那滋味跳跃在舌尖上的快感。

有一年元旦,食堂的大师傅奖励厂里劳模每人一勺子过油肉,一位自愿从北京来我厂支援三线建设的工程师,品了一口纯北京味的过油肉,然后意味深长地对赵师傅说:“我的老乡呀,你终于让我在山西吃到咱这口纯北京的美味了。”那位赵师傅得意地说:“只要你给咱北京人争光当劳模,我就每年给你露一手!”

最有意思的是,在那个广泛开展小改革小创造的年月里,厂里有这样一对好夫妻。妻子在食堂里粗粮细做的革新,吃的一线职工奋勇拼博有力量;丈夫在研制线上搞革新,攻克技术难关,为全面完成任务铺平了道路。到了年底,他们夫妻俩双双被评为技术革新能手,并走上了领奖台。

不止一次,我端着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对着窗口对面的师傅们说:“辛苦了!”“不辛苦!”窗口对面的师傅们笑嘻嘻地说。

这些温馨的话语,和他们做的热乎乎的饭菜一样,温暖了我的一生。

□牛润科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