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清理家中的垃圾,发现了一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废弃的已经生锈的钢板,这块沉甸甸的钢板让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
1984年我成了一所农村学校的民办教师,那时候,学校的教学条件还十分简陋,没有操场,没有实验室,没有印刷的先进工具,每逢考试,老师们就用铁笔把蜡纸放在铁板上一笔一笔地刻下去,刻好了才用油墨印刷。在当时,用铁笔在钢板上刻蜡纸,是一个教师必会的本领。当初,我看到老教师们细心地刻板,油印出那漂亮的字体,很是羡慕,跃跃欲试的我总是主动地承担刻板油印的任务。
一开始,铁笔不听使唤,力道难以掌控。重了,蜡纸划破,一印一团墨,影响印刷的效果。轻了,不着墨,模糊看不清。重刻又浪费蜡纸也耽误时间, 因此,需要沉下心来,小心翼翼地琢磨,有了一定的功夫,才能在钢板上笔走龙蛇。其实,钢板是有纹路的,写美术字,要略横过来一点,横平竖直,“就坡下驴”,不费吹灰之力。写隶书,先用毛笔写在纸上,然后将蜡纸覆在上面,用不下油的旧圆珠笔“依样画葫芦”描下来,再到钢板上用铁笔照着刻一次。插图,也是旧圆珠笔先打“底稿”,然后铁笔“梅开二度”。写错字,要修改,得把蜡纸放在书本上,将铁笔反过来用“秃头”轻轻涂抹即可。
油印,更是一门技术活儿。蜡纸须附在普通纸面上,左手按住一端,不能移动,右手用一软毛刷子蘸了油墨,在上面涂施拖动,使字或图纹透过孔洞而印刷到下面的普通纸上。一张蜡纸,印出百张左右“卷子”就不错了。
后来,用上了滚筒印刷,把蜡纸固定在纱网上,下面夹上纸,用滚筒打好油墨,然后在纱网上滚一下就成了,一个拿滚筒印刷,一个翻揭纸张,速度快了许多,一张蜡纸印刷的份数也大大增加。
想想当初,刻板印刷是相当艰苦的,夏天伏案,蚊虫叮咬,汗水淋漓,得使“轻功”,否则手臂与蜡纸粘合,衣襟共油墨一色,哭笑不得。有一次,刚刚买了一件的确良褂子,结果不小心沾上了油墨,尽管用了各种方法清洗,也无济于事。寒冬腊月,一边刻写,一边用装满热水的盐水瓶子焐焐手,那叫一个凄惨。
经我手用铁笔在钢板上刻的蜡纸,不计其数。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是在油印的资料试卷中燃烧激情的岁月,而我也在一次次地刻板中成长成熟起来。经常被选调参加镇上组织的竞赛、中考预选等大型活动,担当刻板印刷任务。那时候没有任何报酬,完全是义务劳动,但自己却觉得很荣光,毕竟自己在刻板印刷方面还能得到领导和同行的赏识认可。
后来,这种纯手工的落后的刻板油印技术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用电脑打字排版,再用机器印刷,如今电脑打字,机器制版,自动打印,也成了家常便饭,从学校印刷这一小小的变化中,可以印证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冯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