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牵妈妈的手
家门口有了公交车
■征稿启事
红楼梦里不同的秋光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门口有了公交车

 

我是上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孩子,成长于北京的远郊区,以前有关“改革开放”这个词的理解,都是上学时候书本上学的。然而最近几年的发展,让我这个不怎么关心政治的人也开始雀跃起来。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中国真正以一个大国形象屹立于民族之林。改革开放使13亿多中国人受益,此项政策的出台关系到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作为见证者,我每天都在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大概我5岁的时候,父亲去了市里上班,供我们姊妹三人上学,有时一个月才回来一次,父亲说,是因为公交车不方便,要倒乘三回车,家门口这三公里没有公交车,只能从镇上走回家。打车?那更是痴心妄想,一方面是经济比较拮据,没有富裕钱,另一方面那个年代小汽车保有量并没有现在这么多,郊区出租车更是极少。

记得有一次,父亲回来时正赶上大雨,狂风暴雨突然来袭,从镇上回家的这段路变得泥泞不堪,道路瞬间变为一条裹杂着泥沙的小河。雨伞也起不了作用,父亲到家的时候,鞋子里已经满是泥水,头发和衣服都湿透了。我用毛巾给父亲擦雨水的时候,不经意看到了父亲的白发,那是我第一次如此心疼父亲,那次暴雨也是三十年以来我记忆最深的一次雨。

2000年左右的时候,听说交通局出资购置了一批公交车,只是还与我们村无缘,那三公里的路还是只能走回。那时候我已经在县城上了高中,从县城到我们镇上有了公交车,但是只有19个座位,通常我都是站着回家的。庆幸的是,从镇上回家的路已经有了柏油路。据说,是国家出资、全村人出力建好的。

再后来,我去市里上了大学,父亲因为年岁大了,也不得不回家务农。突然,有一天,母亲给我往宿舍打了个电话:“通车了,通车了!咱村里来了大绿公交车,这回能直接坐到村里了。”电话那边的母亲很激动,一句“通车了”一直重复,这是我记忆里第一次听到母亲这么激动。可能这正是他们这辈人感到最幸福的事了。

如今,我们县城的公交车已经覆盖了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前几天坐公交回家的时候,赶上中午,在镇上上来一些老人,他们在镇上吃过了午饭,再顺便带回家一些,油饼和火勺的味道布满了整个车厢。“赶上了新时代,出门就有公交车,每月都领养老金,随便买点就能吃好,省得做饭了。”村里的张大爷说。

时光荏苒,改革开放40年带给我们的利好远不止这些。作为青年人,更应该努力奋斗,不负光阴。

□卓亚娟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