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已经在公交保修厂工作25年。1993年刚进厂时我被分配到直电组工作,就是维修公共汽车上的马达、发电机和灯光线路。
听师傅说,过去他们那一代维修的是捷克产的老旧客罗沙及斯柯达车型,机器是柴油发动机,不仅外观很简陋,车内密封性更差,报修的车辆回厂在场院开上一圈,车身、机器在不同行驶速度的情况下会叽里哐啷地乱响,不仅响声大而且还排出大量浓烟,大有二师兄驾到的架势。那些车的电路系统更是简单,从保险到开关再到各部分灯光及发电机,根本谈不上科技含量,车上的所有保险都是由师傅们亲手土造的,两头用模具压制成铜帽,中间用木筷截成3厘米绝缘体,再用一根电线的铜丝连接,用鱼形钳固定就做好了保险。在技术上虽然凭借师傅们多年的经验通过听、看、摸就能判断解决车辆故障,但是由于车辆太破,经常趴窝抛锚,累得师傅们喘不过气来。
改革开放,让公交保修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走出国门,学习先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2008年奥运会北京公交率先引进一批美国康明斯天然气发动机,发动机上都安装电脑系统,我们从最初的维修技术手段听、摸、看变为用电脑诊断器来排除故障,提高了工作效率。
公交事业的快速发展从这里开始。首先发动机科技含量高,噪音小,其次为了考虑环境的影响,在设计上大大降低了排气污染,公司在提倡节能环保、减少环境污染的工作中又更新了一批环保节能型公交车,使得公交车辆技术含量有了一个新的升华,据环保部门检测,城市公交车的尾气排放85%达标,这个数字真实地体现了公交人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为北京的蓝天做出贡献。
经过40年科技的进步,北京公交更是突飞猛进地不断增加新车型,电控技术越来越完善,我们承修的公交车辆已经由柴油和天然气车型逐步转变为纯电动环保车型,做到“零污染零排放”。
蓦然回首,刚参加工作时厂院中是坑坑洼洼的水泥路面,车间内维修保养的是老黄河车,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大多是老职工,一切的一切都历历在目。而如今的保修三厂,厂房正中那让人肃然生敬的崭新企业logo增添了精气和活力;平整的柏油路上增加了减速带等多项安全防护设施;蓝灰相间的车间厂房显得格外宽敞;电动库门、新风系统、360度视频监控等黑科技的应用为职工创造了更加和谐环保的工作环境,激发了职工对工作的无限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提高了保修效率。
作为公交保修战线的一名普通职工,我和师傅们目睹了北京公交改革发展及变化的40年。40年里我们维修的车型在不断淘汰和更新,年长的职工退休了,年轻的职工成熟了,正成为公交保修的生力军。不变的是公交保修宗旨:“维车保运、服务一线”。我们要用辛勤的汗水带给广大乘客更加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的车辆质量保障,这是我们的责任。
□马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