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城的旧影集
身边的军嫂
两代人的高考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7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代人的高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高考却不同,对于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都有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回忆我和儿子两代人的高考,见证了高考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

我是1983年7月份参加高考,高考之前还有一次预选,这次预选决定能否进入高考的门槛。4月底进行了高考预选,我有了参加高考的资格。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便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虽然老师没有像现在这样要求学生早起晚睡,可是,每个参加高考的学生却自我加压,争分夺秒成为考前的常态,那时,手头基本没有复习资料,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课本进行复习。

那年考试的地点设在进修学校,学校没有统一组织,自行前往,我骑着自行车,带着母亲专门给我烙的糖火烧、铺盖、考试用具,去了考试地点。宿舍里没有电扇,没有蚊香、灭害灵之类的东西,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干脆用小被子把整个身子裹起来,却常常被热醒。期间,很少有家长到考点看望,当时,在县人大工作的哥哥在考试的第一天给我送来了肉火烧,并嘱咐我好好考试,让很多同学羡慕得不得了。7月份的天气最炎热,加之紧张,手心出汗都拿不住笔,只好用纸包着笔管写字。在所有考试的科目中最糟糕的是英语,上高中才开始学,高中两年恶补了初高中的全部课程,起初还没有英语教师,学校领导只好与初中学校协商,找了一个初中英语老师两头跑着给我们上课,我们的英语水平可想而知。高考成绩公布,我的英语只考了32分,无缘进入大学,那年的录取比率是23.4%。

2010年,我的儿子参加高考,这成了家人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儿子考试前,我因为甲状腺结节动了手术,为了不影响儿子的高考,没有让儿子知道。儿子高考的时间变更为6月份,更加人性化,天气相对凉爽些。考场门口有特警保护安全,有警察协调进出,有协警指路,还有高考爱心车队随时为考生服务,考场前面的路在考试期间也封闭了。学校精心组织,确保考生的吃住行,营养舒适安全。儿子的班主任每场考试都提前30分钟在校门口给他们发准考证。考完之后,再把准考证收上来,每一场考试前都有该科的辅导老师陪伴学生,给每个考生实实在在的心理安慰。学校还让每个考生穿上了红色的T恤,寓意红红火火,金榜题名。

那时,家长陪考成为高考的一道风景线,儿子高考,妻子陪伴在他的身边,送去营养和鼓励。儿子这一代,在全社会的关爱中走进考场。考完后,在家长们的期盼中走出考场,校门外自然形成了一个通道。妻子说,孩子们从这里走向人生更高的舞台。那年儿子被南京大学录取,录取比率是65.8%。

当下,高考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是每一个有考生的家庭撇不开的话题,但是,高考的方式、内容,录取人数都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恢复高考的40年,期间的变化有目共睹。

□冯天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