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工资协商:于细微处做文章
谨防“救生手环”不救命反害命
对新兴职业 需做好“配套”工作
打击网络医托 须综合发力
诈骗陷阱
职工家庭教育需要工会多搭台
别让手机“黑卡” 成个人信息保护短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谨防“救生手环”不救命反害命

 

夏季是游泳的季节,7月5日普吉岛翻船事故发生后,落水后如何自救也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最近网上热卖的“救生手环”流行开来,号称“防溺水”、“2秒充气”、“瞬间救命”……“救命手环”真的能救命?如果意外遇到翻船,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应对?(7月10日《南方都市报》)

“救生手环”的工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因为外形小巧,所以它可以佩戴在手腕上入水游泳,一旦佩戴者遭遇溺水事故,就可以用另外一只手拉开上面的手柄,然后里面的高压气罐迅速充气,最后形成一个直径大约20厘米的浮漂,这个浮漂可以把人拉到水面上,也可以供溺水者用双手抱住它,进而避免溺水危险。

它的工作原理看上去无懈可击,堪称是溺水者的“救命神器”了。但是媒体组织的实地测验却表明,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如果有人过于迷信“救生手环”的作用,那么很有可能不救命反害命,甚至是因为它的误导,把本来没有溺水风险的人推向了溺水的境地。首先来说,虽然这是一款网红产品,但是对于其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产品质量标准,却没人说得清楚。而现场试验证明,有人一不小心就把“救生手环”的手柄给拉断了。其次一点,成功拉开手柄充气之后,最后形成的气囊无法让人在水中保持平衡,导致使用者不能及时上岸。如果是本身会游泳的人,可能会自己爬到岸上来,但是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救生手环”只是把人带到水面,但溺水者既无法保持平衡,也无法上岸,意味着危险并没有解除,如果周围没有人施救,还是很难避免悲剧的发生。

预防溺水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可以借助各种设备,还应该掌握一些预防溺水、自救脱险的知识和技巧,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而不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款“网红产品”上。□天歌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