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煎饼果子标准”说到北京早点市场
请帮废旧家具找个好归宿
“病患服务微信群” 带来医患双赢
“向毒品说不” 需从青少年抓起
“野鸡大学”
消除殡葬服务痛点 要标本兼治
“网约护士”的发展必须规则先行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煎饼果子标准”说到北京早点市场

 

尽管说市场变幻莫测,但诚信的原则是不变的,优胜劣汰的法则是无情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的丰富,消费者对市场的选择会越来越“苛刻”,君不见许多曾经红火一时的“名吃”“名店”最终落得个昙花一现,倒闭关张?细究起来,还不是糊弄、“缺德”的结果?糊弄只能一时,“缺德”更难持久,还是信守祖训为上。

近日,“煎饼果子标准”的话题在网上网下议论纷纷。本来,这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值不得长篇大论,但由于它与人们每天生活的开端——吃早点相关联,便显得重要起来,也值得说道几句了。

在北京吃早点,许多人常常为吃什么发愁——不是因为没有多少品种可供选择(全国各地的小吃现在几乎遍布京城),而是因为许多吃食不够地道。就拿南北通吃、老少咸宜、大众化的油条来说,看着师傅把面剂抻开,放进油锅打两个滚儿就捞出来,一副白花花、软绵绵、皮塌塌的模样,实在不敢恭维。

看着北京的油条,想起天津的果子。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名称,在天津人眼里却天差地别。天津人给果子前缀了一个形容词,叫做“棒槌果子”。为什么?因为那果子炸出来焦黄、松脆、挺立,像棒槌一样。不如此,天津人绝对不买。

由棒槌果子说到煎饼果子。天津摊煎饼,用的是绿豆面糊,摊出来也是焦黄、香脆,卷上棒槌果子,抹上面酱,撒点葱花,那才叫地道。而北京的摊煎饼大多用白面糊,绵软、粘口,卷上皮塌塌的油条,怎么吃都不对味。

据说,“煎饼果子标准”问题就是天津人最早提出的,而且有个专业协会,还要寻求质量研究所的支持。看似煞有介事,其实大可不必。据知,相关行业标准早就有,而且不止煎饼果子,包括各种吃食,譬如和煎饼果子“配套”的豆浆。现在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过去的豆浆浓度也是有标准的,而且有专门检测用的表。直观检验,煮开锅可见黄色发亮的豆皮;简便衡量,每斤黄豆出豆浆12碗……试问,现在的商贩有几家能够保证?

小吃毕竟不是什么高精尖产品,无须苛责标准,只要有食客捧场,卖得出去,商贩大可各显神通。但有一点,必须有特色,保质量,经得住市场淘汰。如果非要求众多小贩按照一定的尺寸、相应的配料去摊“标准化”的煎饼果子,事实上不可能做到。

其实,过去北京的早点也是很讲究的,油条也是焦黄、挺立的,豆浆也是浓郁、喷香的,馄饨是配有冬菜、紫菜、虾米皮、香菜末的……现在的问题出在哪儿呢?用得上菜市场里的一句行话,叫做“萝卜快了不洗泥”。说的是,东西卖的好、卖的快,就不顾质量了。北京人口多,流动大,街头吃早点的又多是上班族,匆匆忙忙赶时间,吃得马虎些也没有多少人计较,因此才有了那皮塌塌的油条、黏糊糊的煎饼、说不清馅儿的包子、稀汤寡水的豆浆……这事儿往小了说是糊弄人,往大了说叫“缺德”——缺乏职业道德。

过去做买卖讲究“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这些经验之谈,不仅是职业道德的约束,更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前人实践的总结。尽管说市场变幻莫测,但诚信的原则是不变的,优胜劣汰的法则是无情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的丰富,消费者对市场的选择会越来越“苛刻”,君不见许多曾经红火一时的“名吃”“名店”最终落得个昙花一现,倒闭关张?细究起来,还不是糊弄、“缺德”的结果?糊弄只能一时,“缺德”更难持久,还是信守祖训为上。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