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洁) 本市近六成学生被检出视力不良问题。记者昨天获悉,北京市教委、市卫计委今后将坚持预防为主,尤其是对低龄化视力不良趋势加强精准干预和科学研究,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对有视力问题的孩子指导家长去医院进行科学矫治,尤其是将为低龄视力不良学生开设绿色指导通道。
据了解,本市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区政府绩效考核,全面推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工程。相关部门创新开展了科普专家进校园、视力不良分级警示与管理、防近视控肥胖专项行动、“营”在校园——中小学校平衡膳食健康促进行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校园等工作,并鼓励学校自主创新,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水平提升。2017年,全市1-6岁儿童听力筛查覆盖率达97.2%,4-6岁儿童眼保健覆盖率达99.3%,3-6岁儿童口腔保健覆盖率达99.2%。
2016-2017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8.6%,与2015-2016年度持平,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问题依然存在,并呈现明显低龄化趋势。市教委巡视员王定东认为,学生视力不良率成因复杂,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进来。市卫计委发言人高小俊表示,提高健康素养、每天运动一小时、做好眼保健操、保持正确的阅读书写姿势、增加营养摄入等,都是得当的防控措施。
近年来,本市全面普及《中小学新版眼保健操》,推广《家庭护眼按摩操》,投入1.1亿元完成对全市1278所中小学、35058间教室及黑板照明的标准化改造;每年免费开展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加强视力健康水平监测;建立学生视力问题台账和监测档案;动员家长陪伴学生每天一起进行0.5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或运动锻炼,定期自测身高、体重、视力变化;针对全市学生视力不良分布情况积累数据,指导各区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依托北京体育大学专家开展形体健康教育研究,指导学校通过“三个10分钟(正确的坐、站、走各10分钟)”,尝试破解中小学生体质下降、视力低下率居高不下的难题。
目前,本市中小学均开展了视力监测,并向家长反馈结果,其中特别要求一年级的家长带着有视力问题的孩子去医院进行专业化检查。同时,形体健康教育已经在部分中小学试行,促进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姿态的改善,学生的近视和肥胖率出现双降,下一步将在全市逐步推广。
统计显示,2017年,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64‰,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沙眼检出率为0.07%,同比下降12.5%;6-17岁男生和女生身高较2016年平均增长0.17厘米和0.08厘米,17岁年龄组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为175.7厘米和163.2厘米,城乡学生身高差距持续缩小;幼儿园、中小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处置及时率和规范处置率均达100%,中小学校内由流感导致的聚集暴发疫情明显减少;无烟学校覆盖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