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周美玉) 到2020年本市将实现康复床位供给目标,届时每千常住人口拥有0.5张康复护理床位,每张康复床位至少配备医师0.15名、康复治疗师0.3名和护士0.3名。昨天,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赴东城区调研居家养老健康服务情况。
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底,本市常住老年人口358.2万,占总人口比重16.5%。而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康复医院15家,开设康复医学科医疗机构443家,实有床位3856张。全市共有护理院、护理站11家,总床位数584张。另外开展安宁疗护工作的医疗机构24家,提供床位647张。
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和紧张的康复护理资源,存在明显的矛盾。为此,本市推动公立医疗机构向康复功能转型。从2016年到现在,有西城区展览路医院等15家机构转型。另外,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建立康复治疗师培养和管理机制,确定了北京博爱医院等25家三级医院为北京市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培训医院,承担本市康复治疗师的业务培训任务。同时,每年组织在岗康复治疗师进行培训,费用全部由市级财政保障。
目前,本市开始探索医疗机构长照病区。2016年,在北京老年医院建立三级医院首家老年长期照护示范病区。另外,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资源利用,目前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开展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
当天,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代表还参观了北京隆福医院,深入了解安宁疗护机构资金投入和医保支持、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代表认为,发展安宁疗护可以减少患者临终前生理、心理的双重痛苦,让他们尊严、体面地逝去,这既是对患者和家属的尊重,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代表们建议相关部门在安宁疗护资金投入模式、医保支持、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整合等方面探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