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女性的角色和职场面临转变,一方面家庭责任更大,经济负担更重;另一方面遭遇职场“不公”,就业难度增加。所以,职场女性生育需要全社会合力纾解。
学校排好生育时间表,女老师要按顺序排队怀孕;女员工发现产假工资大幅缩水,原来是公司不按实际工资缴纳生育保险费用所致……日前发布的第二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中,“河南省某高中女教师‘排队生育’事件”和“李某某生育津贴纠纷案”引发热议,也引起全国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的高度关注。(5月29日《工人日报》)
全面二孩政策的到来,让众多家庭对再生育充满了希望。但是,用人单位限制或侵害女职工生育权益的现象也层出不穷。比如有报道称,河南省某高中为避免女教职工生育出现“产假式缺员”,要求女教职工有序生育,并要求各学科对可以怀孕二胎的教师限定名额,如果特定时间怀不上,名额将被取消。一些女教师生二胎的时间甚至被排到了2020年以后。
另据报道,教师、客服、医护等女性从业人员较多的行业,“排队生育”等限制女职工生育权益的现象较为突出。与之相伴的是,职场妈妈在就业时遇到的层层歧视——用人单位不落实“四期”保护;对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擅自转岗、缩短产假、变相降薪或辞退女职工等。这些,不仅使女职工的权益遭到侵害,且损害了法律尊严。
职场女性生育槛须多方位纾解,一则用人单位当履行好主体责任。对于生育权益的保障,《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均有明文规定,各用人单位理应遵照执行。比如,对怀孕女职工不妨给予特殊对待,而不应找出种种理由,对其排斥或辞退;在对待职场妈妈上也应多些理解,减轻工作量或者在时间上给予特殊照顾等。
二则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女职工生育期间,工资及各项社保费用等,企业负担不小,因此就有专家建议生育成本应社会化。比如,对雇佣女职工超过40%的用人单位给予适当税费减免政策;对用人单位为女职工在产前检查、哺乳时间和产假岗位替补中支付的工资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完善生育保险和家庭福利政策等,均具有借鉴意义。
三则也要发挥好工会的作用。工会应当好女职工的“娘家人”,这就需要持续深入开展女职工维权活动和女职工关爱行动,让她们时时刻刻有“依靠”。比如,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和用人单位对接;还如,做好相关知识的普及,督促用人单位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规避职场中存在的性别歧视。
诚如媒体所言,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女性的角色和职场面临转变,一方面家庭责任更大,经济负担更重;另一方面遭遇职场“不公”,就业难度增加。所以,职场女性生育需要全社会合力纾解。同时,对于家庭而言,也应该尊重女性,比如,即便因为怀孕不能上班了,也应该对其多些疼爱,这也是为了家庭的和谐。
□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