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劳动关系的曲折故事,这里有工会工作的形象解读,这里有工会干部的炽热情怀……这是一部可以当工会教程读的小说——
沿着解放路北段一条名叫江山街的小道走一公里,就可以看到江山机械厂的大门,门柱高耸,水泥斑驳,上方矗立着三面红旗雕塑,如今褪了颜色,露出原来水泥的灰白。两个门柱之间有一座铁制拱顶,上面镶着钢浇铁铸的五个大字:江山机械厂。
呼维民在门口端详许久,阴错阳差,他离开这里已经超过三十年了。进入大门那一刻起,仿佛一步迈进了上个世纪。
他在金秋助学座谈会后,心中一直有个疑团未解。因此他决定去见见那位拒绝捐助的同学。他特地找了这个下午,骑了一辆自行车,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走进了江山机械厂。
进入江山厂区,呼维民就闻到空气中一股熟悉的味道。回到这里,他感觉自己就像一条认得出故居的老狗,能够分辩出这里的一切。
江山街两边的电线杆上立着灯箱,正面贴着江山机械厂历年劳动模范的照片,背面有劳模事迹简介,还写着四个毛体大字“劳动光荣”。这里就是著名的“劳模一条街”。呼维民循着灯箱看了几处,果然找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秦勤。照片上有了些沧桑的印记,岁月留痕,笑容如昨。
以江山街为界,工厂分成生产区和生活区两部分,北边是工人俱乐部广场,南边是江山厂大门。厂区的围墙上还依稀可以看到“抓革命、促生产、促战备”的标语,大部分都被各种各样的广告覆盖了,有楼盘促销的、有商品打折的、有办理各种证件的、还有老军医专治各种疑难杂症的,最醒目的一条,歪歪扭扭地写着——“专治老汉尿不下”。
江山中学在生活区内,也就是过去的江山机械厂子弟中学。
他对这里太熟悉了,江山机械厂以及江山中学,是他人生的重要起点。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他在北梁农村插队数年后,被招工到江山机械厂当过两年车工,在江山中学复习过半年功课,与应届的学弟学妹们一同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如今又回到北梁工作,他的身份印记也由工厂、工人,最终当了工会干部,成为人们所称的“三工牌”。
走在江山街上,往事像过电影一般,悠悠地浮现在呼维民眼前。
江山机械厂是一家三线军工厂,当年从东北松花江畔搬来大部分机器,从太行山黄崖洞调来一部分技术工人,汇聚到北梁山下,成立了一家新的工厂,两地各取一字,命名为江山机械厂。当年三线建设指挥部的战略布局是,一旦发生战事,在一线城市工业被破坏的情况下,这里能够迅速武装一个步兵师。
在很长的时间里,江山机械厂曾是一个神秘的所在,也是当年人们最向往的单位。那时,能够穿上江山机械厂的劳动布工作服,其荣耀程度仅次于参军入伍。
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三线工厂陆续搬出山区,有的下马,有的转产,有的进了城市。随着国家对军品生产结构的调整,他们的老产品下马了,又没有接续的新产品,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军企业名单。在市场经济年代慢慢地由盛转衰,这几年惨淡经营,江河日下。
宿舍区地名叫背圪洞,前面是一道缓坡,缓坡的尽头就是江山中学。呼维民下了车,推车前行,他有些骑不动了,岁数不饶人。
(连载6)
□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