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可以化天堑为坦途,通山林连村庄,更可以跨越时空,架起对往事的回忆之途。
我曾经看过一组路桥照片,那一面是悬崖峭壁,深不可测,湍流翻滚,细浪腾雾,让人心慌气短脚发软;另一面是窄路曲径,胳膊肘弯、之字路,令人胆战心惊手掩面。可是对于我们工程兵来说就绝非新鲜事了,我曾经在军委工程兵四工区168团服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我们工程兵的家常便饭。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团在湖北宜昌莲坨建设国家重点工程,需打通宜昌和莲坨的交通,要在长江三峡的崇山峻岭之中修建一条长约50公里的“宜莲公路”。施工开始时,是由宜昌和莲坨两个方向相向施工;后来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又在宜昌和莲坨中间有一个叫兆吉坪的地方开辟施工点从中部同时向宜昌和莲坨两个方向施工。
兆吉坪是西陵峡的制高点。这里是长江天堑;抗战时期,我国军队利用其地势的险要,在此修建了炮台,并修建一条长约8公里的简易山路通往长江边,用以封锁长江,防止日军从宜昌进攻重庆。
这条公路可以从长江边将施工所需的物资运到兆吉坪。公路仅有一个车宽,一边是大山的峭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江水湍急。初到此地时,我们每个人都感觉到头晕腿软,有一两年驾龄的司机不敢摸方向盘,即使有五六年驾龄的老司机看了现场后都直伸舌头。最让驾驶员感到别扭的是:8公里长的路从头到尾都是一车宽,根本没有能会车的地方。如果两台车在路中相遇,那可就是大麻烦;在这种路段开前行车都要提心吊胆,倒车让路就更是难上加难,不出几身汗就别想倒车出去。
好在开始只有我们团汽车连三排的十几辆在此通过,彼此心中有数不会发生会车的现象。但随着另一个汽车排的到来,又没有电话沟通,几次造成了两车路上相遇的惊险场面。为了加快运输效率,部队在该路段修建了几个会车点,另外规定了上下行车的时间必须要严格遵守,才避免了会车顶牛现象。
有关领导从这条路经过后感慨地说:“你们这些驾驶员真是每天都穿着血衣在开车。”1972年,部队驾驶员要重新考试。上级主考人员到此路乘车走过一趟后,神态凝重:“谁能在这种路况条件下安全地完成任务,他就是完全合格的驾驶员。”
当时,我们每次驾车由长江边经过这条盘旋在西陵峡畔云雾之中的险峻山路后,经过数小时的驾车到达山顶后,再回头远望,长江在群山夹裹中好似一条山涧小溪,被我们踩在了脚下,那情那景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我们在宜莲公路冒酷暑、顶严寒,经过紧张艰苦的施工,修通了这条战备公路。公路上下单行道,蜿蜒曲折、高低起伏,像金带子般地把宜昌和莲坨连接起来。但还没好好地品味这条公路,全团就移防新疆的施工中去了。这就是我们工程兵的步履,前方是荆棘旷野,群山江河,后面是公路桥梁,基地营房。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我现在经常在想宜莲公路现在是什么样了?那条简易公路是否还在?有时候甚至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因为,那里有我的青春年华,有当年一同为国家建设而奉献的工程兵战友们的身影,有让我刻骨铭心的公路。
□范卫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