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求真务实营造职工群众的“精神家园”
对海鲜店“拉客宰客”必须零容忍
“限时年夜饭” 让人有点堵心
遏制“欺骗公证” 须多管齐下
假证假章
不能任由“潲水油”流向百姓餐桌
彩礼的多少 能够代表爱情吗?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求真务实营造职工群众的“精神家园”
——“职工书屋”建设十周年寄语
 

至今年1月,全国工会“职工书屋”建设走过了十年历程,这实在是一件满足职工精神需求、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的好事、实事。

十年来,工会“职工书屋”遍地开花,成绩斐然;与此同时,书屋的服务对象——职工队伍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工超过七成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书屋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农民工不仅要劳动挣钱、养家糊口,而且有提升自我、融入城市的需求。提升途径、融入条件是什么?惟有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高的技能、培养更新的观念。但农民工再进正规学校,接受系统教育的机会毕竟有限了,工作之余多读书、读好书便成为必然选择。农民工自身素质提高了,不仅有利于自己融入城市,而且必然影响到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和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会办“职工书屋”称得上是一种“功德”。

职工队伍中接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城市青年,也有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的需求。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加快,新技术、新技能日新月异,及时掌握并领先者才能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不败才会有好的工作岗位和收入待遇,这是一个很现实也无须讳言的事实。“掌握并领先”当然离不开学习,离不开读书。

工会倾力建设“职工书屋”,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组织、吸引和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举措。换言之,通过“职工书屋”丰富了职工生活,提高了职工素质,就意味着工会工作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做好了,也好做了。

从另一个角度说,在国民阅读率走低和碎片化的背景下,建设“职工书屋”又是工会倡导读书学习、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工会的社会责任意识、服务大局意识,表明了工会作为重要的社会团体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

“职工书屋”十年磨砺,积累了丰富经验,也摸索了工作思路,要继续办好、办出更丰硕的成果,重要的是求真务实。

书屋建设可以有要求,但标准、规范不是框框,不能一成不变,应该允许不同单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条件好的可以起步就比较完备,条件差的也可以从小、从简入手;阅读第一,实用就好。毕竟,比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容。

统一部署的工作免不了有进度和成果的报告、比较,可能使某些同志因“不甘落后”而掺杂“水分”。对此需要警惕。务实的态度是,办得到的就要办好办实,办不到的也不能为了图虚名搞花架子。领导也要学会并且肯于“挤水分”。

选配什么样的图书(作品)决定着书屋的质量。简言之,好书、适合的书、有用的书才能吸引职工,有效发挥作用;反之,书屋可能成为“摆设”,甚至“书库”。为此,经办(出版)者有责任经常听取意见,收集反映,及时调整。

新时代发展很快,新事物层出不穷,书屋建设也要与时俱进。现在有了电子书屋、数字化阅读,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新需求,因此要不断改进、完善。这也是书屋建设适应职工队伍中一代新人加入的需要。

期待“职工书屋”越办越好,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精神家园”。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