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集训班、数学加强班、作文提高班……尽管距离寒假正式放假还有几天时间,但各大培训机构已然行动起来,五花八门的培训班持续走热。对不少家长来说,寒假班的选择并非出于本心。破解补课难题,或许需要动员更多力量。(1月23日《北京晚报》)
一到寒暑假,各类培训机构就热闹了起来,家长怕孩子落后于同龄人,让孩子参加各类培训班,孩子压力山大,寒暑假甚至变成了孩子的“寒暑劫”,而失去了假期的意义。寒暑假成了“补课季”,主要原因就在于基础教育沦为了“应试战场”。“唯分数论英雄”仍然主导升学评价制度,幼升小压力、中高考竞争等因素,都导致幼儿园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等现象,教育部要求给学生减负,校内的补课被禁止了,但残酷的竞争让家长竞相将孩子送进校外辅导机构,让校园培训机构火爆起来。
让孩子在寒暑假进行适当的学习,如有针对性的参加一些培训班,并无不可,比如布置一定量的寒暑假作业,就很有必要。而一些孩子在某些学科存在短板,在假期适当给他们“进补”,也是一种必要的针对性教育。但不能让孩子的寒暑假完全变成了“培训时间”,不能把教育变成了一场“军备竞赛”。
所以,与其指责家长们不理性、太残忍,把孩子当成了学习机器,而更应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改变升学评价制度等等。另外,要让社区发挥出教育功能,为孩子提供诸如图书馆、少年宫等假期去处。再者,用人单位也应多一些人性化措施,如尽可能让有孩子的员工,在寒暑假期间能够更多地照顾孩子。
□戴先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