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原来爱还在这里
与余光中的 一面之缘
■征稿启事
平凡生活里的诗歌
书海掠影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凡生活里的诗歌

 

时节进入小雪,父亲收割了院里的雪里蕻,母亲忙着找出坛坛罐罐,准备腌咸菜。这是今年老家院子里最后一拨收成。干完活儿,父亲拍拍身上的土,喜不自禁地发出了第N次感慨:“咱这院子就是块宝地呀!你算算,从开春到现在,长了多少东西?”

老院子原是村里的队部所在。三间“砖包皮”的旧房,两间敞棚,优点是院子大、临街、出入方便。30多年前,村里卖房子,父亲东拼西凑,以2750元的高价买下。

春天,我们从旧宅搬过来。父母在院子里开荒种地,种了韭菜、茄子、辣椒等蔬菜,还有一棵杏树、两棵桃树。蔬菜除了自己吃,一部分被母亲拿到集市上卖,补贴家用。父亲是县城果品公司一名普通工人,母亲是农民,要供三个孩子读书,还要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紧巴。如何筹措生活费和学费,经常让父母绞尽脑汁。父亲偶然听说,苹果树苗很紧俏,就想在院子里育树苗。

第二年春天,父亲将经过特殊处理的苹果籽种在院子里,苹果籽生根发芽,渐渐长成了小树苗。每天早晨,父亲早早起床,盯着树苗左看右看,眼里蓄着欢喜的波。之后,母亲开始到附近村子赶集卖树苗,不会骑自行车,她就搭别人的顺风车,或者自己推着小推车去。每次赶集回来,母亲都会把卖树苗的钱记在一张纸上。母亲歪歪扭扭的数字越来越多,我知道,我们的学费有着落了。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天还黑着,母亲催促我和二哥起床割芹菜,赶集去卖。等我们择完菜,把菜码放到小推车里,天却阴沉下来。一会儿工夫,雷声滚滚,乌云密布,倾盆大雨说来就来了。去附近的集市,得穿过三四公里的田间小路。小路泥泞不堪,路两旁的边沟蓄满了水。母亲目不转睛地推着车,我和二哥在两侧用力扶着,身上的衣服淋湿了,鞋里灌满了水,每走一步,都发出“噗嗤噗嗤”的声音。

母亲望着浑浊的水面,停下车,擦了一把汗,说,你俩别扶了,然后,低头、弯腰、握住车把、深吸一口气,推着车子快速而又稳健地冲刺过去。我不知道,母亲那瘦小的身躯里,怎么积蓄了那么大的能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哥最有出息,成为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我和二哥也算学业有成,有了不错的工作。父母再也不需要拼命为我们挣学费和生活费了,可是,他们依然乐此不疲地去洼里种地,在院里种菜。收获的水果、蔬菜和粮食,没有了换学费和生活费的沉重使命,却成为父母满满的爱与牵挂。

去年初春,父亲的心脏病再次复发,手术有惊无险。回到病房,我给在老家的母亲打电话报平安,父亲赶紧从我手中接过手机,对母亲说:“别惦记我啊,手术做完啦!”停顿了一会儿,父亲问:“我在花盆里育的茄子苗和辣椒苗长出来了吗?”母亲回答:“长得可好啦!”父亲的脸笑得像一朵菊花。阳光照在父亲身上,父亲的头发花白稀疏,太阳穴两侧有了淡淡的老年斑,我却仿佛看到了老家的窗台上,父亲亲手育出小苗的葳蕤。

父母一次次拒绝离开老家,他们把老家、满院的苹果树以及那些亲手种下的蔬菜当伙伴儿、当儿孙一样守着,向它们要快乐、要安宁。父母用辛勤的汗水给了它们虔诚和敬畏,它们用丰硕的果实回报了父母欢乐和安稳。这些蔬菜水果,是爱,是牵挂,是父母平凡生活里的诗歌。它们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后,跟随远在他乡的儿女们到达了父母所到不了的远方。

父母在,家就在,我们就有老家可回。在老家的院子里,在父母的眼里,我分明看到了诗和远方……

□田秀娟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