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原来爱还在这里
与余光中的 一面之缘
■征稿启事
平凡生活里的诗歌
书海掠影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2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余光中的 一面之缘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传遍海内外,他既是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又是著名的批评家、优秀的翻译家。大凡名家给人的印象都是不苟言笑、高大气派、庄重严肃,而文学大师余光中给我的印象却是谈笑风生、平易近人、风趣幽默。

2004年4月18日,北京的春天春寒料峭,温暖的太阳照进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在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盛典现场,我激动地聆听着文学大师的获奖感言。当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上台发言时,面前的鲜花挡住了他的脸。余先生身材瘦小,清瘦的面容掩隐在花丛中,场面有些尴尬。他幽默地说:人面不知何处去。主持人连忙把鲜花移走了。他看着移走的鲜花接着说:鲜花依旧笑春风。这时,观众一片笑声,全场响起了掌声,先生的幽默化解了尴尬。

余先生在获奖感言中诙谐地说:“我有一个得奖哲学,就是年轻时得奖,应该跟老头子一同得,说明他已经成名;而年老时得奖,应该跟年轻人一同得,说明他尚未落伍。” 他的话既富有诗意,又包含哲理,引得满堂喝彩!

颁奖典礼结束后,获奖的作家接受记者采访。我热情地向余老先生握手问好,并请他谈一谈《乡愁》。余先生笑着说:“我写作是迫不得已,就像打喷嚏,却凭空喷出了彩霞;又像是咳嗽,不得不咳,索性咳成了音乐。《乡愁》是我的招牌菜,但是我的菜单上还有很多菜;《乡愁》是我的名片,但是这张名片大到把我的脸遮住了。”

合影留念的时候,余光中先生面带微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我紧紧地靠着先生的肩膀,想要沾一点大师的灵气。咔嚓咔嚓,照相机不停地响着,闪光灯不停地闪着,想跟大师合影的人轮流上场,络绎不绝,场面热闹而有序。他不失时机地打趣道:“这是换汤不换药。”都想亲近大师的紧张气氛被这句话润泽开来,大家的心情一下子就放松了。

午宴时,我礼貌地向余老先生敬酒,他只是端起酒杯略表心意。有人问他酒量有多大?他幽默地说:我的酒量很“迷你”。其实,先生只是好酒,酒量却不大,一喝就脸红,喜欢借酒浇愁。

我在诗书中品读《乡愁》时,心想作者肯定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可是,当我亲眼见到了余老先生,才发现心中想象的和眼中看到的大相径庭。

我非常敬佩余老先生的幽默风趣,在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中,我时常以先生为榜样,学习他的幽默风趣。在华溪书院的课堂上,我学着先生的腔调对学生们说:“你们不要以为学完写作课,老师就没有用了,告诉你们吧,将来老师的‘售后服务’还多着呢!”遗憾的是我教的都是小学生,大多数不懂先生的幽默,只有几个学生笑了。

我想,生活可以没有山珍海味,可以没有名利地位,可以没有荣华富贵,但是不能没有风趣幽默,因为幽默是人生的高雅趣味!

□刘华溪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