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面临老人多,服务人员少的问题。南京打造“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志愿者可以“存储”自己的志愿服务时间,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兑换其他志愿者提供的服务,也能兑换物品和现金。未来全市各个“时间银行”将实现通存通兑,避免“坏账”的出现,运行质量将更加优质完善。(12月18日《人民日报》)
随着社区居家养老成为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队伍的扩充和稳定是提供有效服务最根本的问题。“时间银行”其实就是通过“低龄存时间、高龄取服务”的形式,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让全社会都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显然,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迟早都会面临一个养老的问题,“低龄存时间、高龄取服务”让人们早早地为自己“储蓄”高龄时所需要享受的服务,这种切身利益的挂钩,无疑让更多的人自愿投身到养老服务中来,也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良好风气。
“低龄存时间、高龄取服务”其实不只是一种“低龄”与“高龄”之间的服务关系。“低龄”得到的不仅是存入“时间银行”里的“时间”,还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享受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愉悦。尤其于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过程,也是互相之间交流沟通的过程,当“常回家看看”成为不少老人的奢求,服务高龄老人也可解除自己晚年生活的孤独和寂寞。
养老是重要的民生问题。由于目前我国老龄化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过快的老龄化速度,加大了社会养老压力,这固然需要加大公共投入,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但在目前不少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应对老龄化,还需要创建更多的养老模式,而于动员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和投入,“时间银行”尤其应该大力提倡和推行。□钱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