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是第32个国际志愿者日。当天上午,广东省连平县350多名志愿者踊跃参与无偿献血,其中有一位献血达人已经坚持无偿献血长达18年,他就是连平县城一名普通的个体医生、连平县无偿献血志愿者分队队长曾繁炼。据连平县卫生局原办公室主任麦少凡介绍,近年来曾繁炼在河源及其他省、市的无偿献血量超过45000毫升,献血次数至今已超过110次。(12月6日《广州日报》)
18年坚持无偿献血,已经献血110次,累计捐献全血45000毫升,等于把全身血液更换了10次。这一串让人热血沸腾的数据,记录了广东连平个体医生曾繁炼的“献血人生”;可以说,这位“献血达人”,堪称是志愿服务中的佼佼者。虽然,曾繁炼无偿献血,不为功利,不求回报,但其善举理应得到奖善机制的激励,让无偿献血者,感受到血液“回流”和爱心互动的温暖力量。
事实上,献血奖善机制,在义务献血法中就有专门设计。义务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需要输血时,可以免费使用其献血量3倍的血液。”特别是,深圳立法规定“无偿献血者将终生无限量免费用血”,使无偿献血奖善机制,更具感召力。因此,应在积累深圳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并立法予以重申,使其形成一项全国统一的法律制度。
换言之,对于“献血达人”,更需奖善机制“补血”。这就要求,献血奖善机制,不能止于无偿献血者可以“免费用血”。要让奖善机制释放出更多的社会保障功能,如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给予无偿献血者优先照顾,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持久的帮助和关爱,让无偿献血者真正“善有善报”,劳动有体面,生活有尊严。□汪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