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购物“狂欢”后,关注“小哥”苦
狂购背后的懊恼
职工维权需要 贴心的“普法剧”
朋友圈曝光老赖 是不错的创意
刷单
普及防诈骗知识 需要常态化
维护网络食品安全重在常态监管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狂购背后的懊恼

 

今年11月11日是第九个天猫双11购物节,也是全球网民和电商集体狂欢的日子。成交金额在不断地刷新纪录,11秒破亿、28秒破10亿、3分01秒过百亿……(11月12日《北京青年报》)

11月11日,第九个“双11”购物狂欢节落下帷幕,据阿里巴巴集团介绍,其旗下的各个交易平台在当日的总交易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682亿元,其中无线成交占比90%,全天支付总笔数达到14.8亿,交易覆盖了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一天,我周围的许多亲戚和朋友也都加入了“剁手党”的大军,一整天都抱着手机搜索着自己心仪的商品,然后下单,享受着网上购物的快乐。昨天一早,就有几位给我打来电话,说是一时头脑发热,没算计好,贪图便宜,买了大量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有些懊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有被“裹挟”的因素。强大的宣传广告攻势,铺天盖地的无缝隙覆盖,几乎让所有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心动,产生购物的冲动,好像不买点什么就跟吃了大亏似的。二是无所不有,充满诱惑力,且优惠力度大。从针头线脑到游艇,任你挑来任你选。得,脑瓜一热,买。这下可应了老话: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买了一大堆用不上的东西,占地不说,看着也不舒服。三是脑力不够,解不开电商的“弯弯绕”。老话说得好: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什么“满减预存”、“定金膨胀”、“淘气值”等等优惠办法,套路多多,令人费解。有的人不求甚解,或者根本就没有闹明白,稀里糊涂就直接下单,买买买。等过些日子再一看,根本就没有什么优惠。所以,面对电商,我们都应该充满理性,以减少盲目消费。□许庆惠(媒体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