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工会“借力”新尝试:请专家为项目把关
通宵排队买票说明了什么
高薪难招“快递小哥” 是一种警醒
■网评锐语
溜之大吉
“入职先签辞职信”何止奇葩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会“借力”新尝试:请专家为项目把关

 

“借力”专家把关工作(活动)项目,不仅能够科学、合理地调度、使用工会经费,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杜绝铺张浪费的同时,让优秀项目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尽可能保证工会经费用在“刀刃上”,而且有助于审视我们布置的工作、组织的活动是否合乎实际需要,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有针对性地改进我们的工作。

《工人日报》报道,重庆市总工会在推行工作(活动)项目化管理中,面向社会公开选聘评审专家,为项目把关,对开支明显偏高的项目建议缩减经费,对不适宜的项目则建议“砍掉”,从而有效地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和经费使用效率。这是作为工会改革试点的重庆市总“借力”推进工作的一个新尝试。

工会经费是依法从企业提取的工会工作用经费,且独立于财政预算之外,这笔钱怎么花,工会自己说了算。近年来,随着职工收入的提高、收缴力度的加大,工会经费收入有了明显的大幅度增长,各级工会“财大气粗”,搞活动、上项目动辄十万百万,但开支合理与否、预期效果如何,很少在事前做评估,更谈不上评审,领导决定、签字即可划拨。这样的简单划拨,如果只是“凭感情、靠感觉、拍脑门”,可能造成事倍功半,或劳而无功的结果,但倘若其中出现铺张浪费甚至违法乱纪行为,则事后审查也只能是亡羊补牢了。

有人会问,工会有自己的经费审查机构,不是同样可以把关吗?不错。但工会经审委都是“自己人”,工会干部又大多是做群众工作的“杂家”而非某领域的专家,因而很难保证对自己布置的工作、组织的活动做出客观、科学的审视。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评审专家,作为“局外人”,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相关的专业资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他们评审项目时没有关系障碍、人情纠葛,可以做到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保证评审效果,防患于未然。我们常说,工会要学会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推进自己的工作,面向社会聘请专家把关项目就是很好的“借力”举措。而且,这样的把关也是一种外部监督,请专家可谓一举两得。

“借力”专家把关工作(活动)项目,不仅能够科学、合理地调度、使用工会经费,在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杜绝铺张浪费的同时,让优秀项目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尽可能保证工会经费用在“刀刃上”,而且有助于审视我们布置的工作、组织的活动是否合乎实际需要,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有针对性地改进我们的工作。目前,重庆市总的项目评审涉及工程建设、财务审计、纪检监察、法律实施等多个领域,随着形势的发展,相信还会继续扩大。专家们的评审经验和结果,往往可以作为工会今后工作的重要参考。这样的积累多了,参与其中的工会干部耳濡目染,对于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无疑也是一种促进。

重庆的经验还表明,上级工会工作(活动)项目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推进基层工会工作。项目精准“对标”,对于基层工会开展活动不仅是积极支持,也是有力鞭策,基层工会尝到了经费用在“刀刃上”的“甜头”,会激发想干事、干好事、多干事的内生动力,变被动完成“规定动作”为主动寻觅“自选动作”。这样上下互动,必然形成“费随事转”的工会经费使用新模式。

□张刃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