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岁月深处 有母爱
自行车上的爱情
“斑马线”上的大格局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0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斑马线”上的大格局

 

小小的斑马线,曾一直被人们忽略,而就在这小小的斑马线上,失去过无数的宝贵生命。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交通规则,越来越意识到斑马线的重要性。就在这一道道小小的斑马线上,彰显着中国人的格局。

斑马线文明是城市文明的一个缩影,机动车礼让行人则是这个缩影中最直接的体现。在川流不息的城市道路中,交通文明也是城市交通生态的体现。斑马线前驾驶员早早减速慢行、踩踩刹车,礼让行人安全通过,驾驶人离文明会更近一步,于人于己有百利而无害。

“斑马线”被称为行人的“安全线”“生命线”。由于部分机动车驾驶员无视斑马线的存在,为了自己的便利快捷,不惜在斑马线上与行人抢时争道,使得“生命线”屡成“夺命线”,行人横穿马路被撞飞的交通惨剧时有发生。

一组数字或可佐证“冲击斑马线”的触目惊心和亟须治理的时不我待:近3年全国共在斑马线上发生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的事故占了总量的90%。

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行人不闯红灯、不横穿马路考验着车和人的文明素质,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素养。车不让人,让行人无所适从;人不让车,同样让机动车司机不知所措。车让人要形成制度和习惯,必须在运用他律约束的同时,加强自律,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并培养自觉意识。行人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横穿马路,给机动车留出文明行驶的空间,这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例如西安市当前既对机动车文明驾驶进行规范、整治,也劝导行人遵守交通秩序,改变机动车、行人的交通陋习,不偏废、不偏颇,既突出治标,也兼顾治本,用法律、文明规范车和人两个方面,使参与交通的驾驶人及机动车和行人都受教育、都有行为标尺,值得肯定。

针对市民担心“一阵风”“一阵子”,政府和社会应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车让人、人守法,让市民看到整治活动是伴随城市发展、建设的全过程,不会雨过地皮湿、雷声大雨点小,是要久久为功的。

“斑马线礼让行人”,不是机动车驾驶员出于道德修养的一般性文明出行礼仪,而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法规,是违反者必须付出代价的行为。

然而在交通实践中,这一点却常常形同虚设、知易行难。究其原因,既有相关部门教育引导缺位,部分司机缺乏文明驾车意识,未将“礼让行人”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出行习惯因素;更有对相关违法之举的执法与执罚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履职缺位,面对人车拥挤、川流不息的交通繁忙状况,如果不是酿出既成事实的交通事故,发生于瞬间的“机动车不礼让行人”,常被忽略不计和视而不见。正是执法者对这种轻微违法行为缺少不姑息、“零容忍”的执罚较真,才导致部分司机对“不礼让”陋习浑然不觉。

斑马线,彰显了中国人的格局,应当把此次活动作为开展文明倡导行动的新起点,继续通过探索,找到人们需要,社会需要的好的方法和平台,实现文明倡导的深入推进。

为此,相关部门、社会力量、广大市民,也要积极贡献智慧,积极探索总结,找到更多好的渠道,让文明延伸和覆盖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文明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构建起人人知晓文明,人人习惯文明,人人传承文明的大格局。

□辛星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