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水汪汪的童年
父子之间的战争
因为懂得 所以慈悲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汪汪的童年

 

老屋紧靠着绿油油的山,像是山把屋紧紧地抱在怀里,怎么也不松手。于童年的我们,如此的好处便是,风声、鸟叫、蝉鸣,一个不漏,全被不安分的耳朵收藏,还挑逗起书本上的顽皮,只要逮着机会,准一溜烟隐入山林,纵是妈妈的千呼万唤也难现身。

妈妈有些为难了,不是因为我们,而是离河有了段距离,吃水得早早晚晚地挑。逢上好天倒没什么,要是下雨下雪,泥泞路滑,很是困难。

妈妈扛上锄头,钻进了屋后藤蔓交相掩护遮盖着的山沟。不到一顿饭功夫,妈妈回来了,脸上浮现着喜滋滋地笑。锄头放下,从碗柜顶上取过弯刀,又进了屋侧的竹林。又是一顿饭功夫,妈妈扛根削枝去叶的青滴滴竹子回来了,喊我搬柴马,喊弟弟拿锯子,架到柴马上锯成几截,再每截都从中剖成两瓣,把里面的竹节敲掉,让凹槽光滑些,工具算是准备妥当。

从家里翻出老虎钳和旧铁丝,叫上我们兄弟俩,我们一起钻进后面的山沟。山沟已经被妈妈砍出条隐约的小路,跟在妈妈后面,猫着腰前行。看见妈妈发现的泉眼了,杂草掩映的油亮石岩壳上,透明得好像不存在的水正从里面汩汩地渗出来,汪成了手掌大的一捧,再顺着沟势,往下脉脉地流淌。

一番挖掘,直到竹瓣的一头正好嵌在石缝里为止,找来几块石头牢牢地挤压,源头就成了。让一截截竹瓣头尾相连,相连处用细铁丝捆上,搭上支架,一直牵引到厨房的外墙。妈妈还不满足,撒开窗户上的塑料皮,把一截竹瓣穿窗而过,直通锅台边。水笕便成了。

缸,是早就有的,很大,我身体团起来,窝进去能看不见。底下垫上几块平整的石头,缸稳稳地坐上去,正式安家落户。竹瓣像小孩子嫩生生的手臂,从窗口顽皮地伸进来,正好悬在缸沿上,上游堵着的地方一打开,清亮亮的水就进了家。

这水缸,解决了全家的用水问题,也成了我和弟弟的乐趣所在。

热了,一水瓢下去,端起来就咕咚咕咚下了肚。从河里捞来的小鱼小虾,瞒着妈妈,直接放进水缸里,看它们自在地游。就是发现了,也不反对,任其自生自灭。哪一天突然不见了,不是猫的杰作,就是让全家人都开了回荤。从田里捉来的蝌蚪,最让我们惊叹,极快地长出两条腿,再一转眼,就没了影子,去了哪里都无从知晓。

山里也有干旱的时候。小河里的水不见了,本在水底的石头晒得白白的,能闻见鱼虾的腥臭。我家的水缸还是水汪汪的,脉脉的流淌越来越纤细,再变成滴滴答答。妈妈早就提醒我们了,水要省着用。灶壁上始终写着细水长流四个字的,此时,才明白用意。

有一天晚上,已经睡着的我渴了,起来到厨房找水喝。水缸里竟然睡着亮晶晶的月亮,看着半夜造访的我,好像还眨了几下眼睛。满窗的银辉洒在水缸上,为灶台也刷了一层洁白,哈哈,月亮还在天上,这水缸里的,是它刚生下的小宝宝吧,先藏在这里,等天亮了再带回家。

一晃,童年就长了个子,目光落在了山外,得走出山乡了。再一晃,家也走出了山乡。老屋更老,不知道是水笕先没了水,还是水缸什么时候烂了,总之,那一缸水汪汪的童年只在我的记忆里晃荡。

还是那么清亮,那么流淌,那么快乐无比。随着光阴的打磨,接下来,只怕是眼睛里的水汪汪了,是不是一脉相承的结果?

□丁迎新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