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手机成为了移动 “劳动争议调解室”
手机铃声 就是行动命令
和谐劳动关系的『架桥人』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机铃声 就是行动命令

王宗福
开发区劳动监察大队副大队长
 

采访王宗福时,他正在工地上处理一件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情。这边还在处理中,他的手机铃声响起了……作为一名劳动监察员,已经工作了11年。在这11年间,他不仅有幸见证了开发区从偏僻的远郊,成长为首都实体经济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更庆幸自己亲身参与到了这些变化中,在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上认真履责,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指导企业依法用工,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王宗福所在的劳动监察大队有7名监察员,需要面对区内16000多家企业、20多万劳动者,每天的工作任务繁重。“因此,我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每天带头走在办案一线。手机铃声就是命令,就是冲锋号。” 王宗福介绍,自打从事了劳动监察工作,他和队员们的手机从未关机,无论何时何地,总是带在身边,时刻准备处理突发情况。对此经常会有人问:“一个人力社保局的,能有啥人命关天的事儿?把自己整得的像公安的似的。”王宗福心里明白,劳动监察工作无小事,关乎劳动者的权益和生存,关乎整个用工环境的和谐稳定。

在遇到劳资纠纷突发事件时,王宗福带领监察员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有时会不休不眠地和职工对话,为企业提出可行性的解决办法;遇到情绪激动的农民工,先要平息他们的激动情绪,引导他们依法维权。目前开发区建筑工地150多个,开复工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个别时期一天会发生多起拖欠工资的劳动纠纷,尽管7名监察员天天连轴转,还是需要经常加班加点、昼夜值守。王宗福告诉记者,望着农民工兄弟讨要工资的渴望眼神,我们所有的同志们:投诉事件不解决,就不能下班。“遇到突发性讨薪事件,无论风里雨里、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距离远近,我们的监察员都要在30分钟内赶到,再苦再累也要确保农民工兄弟拿到血汗钱。”谈到解决农民工欠薪的问题,王宗福坚定地告诉记者。

为了提高农民工兄弟的维权能力,王宗福还和开发区劳动监察大队的同事们一起编写了图文并茂的《劳动者维权手册》,发放到农民工手中,制作了《劳动保障权益告示牌》、《工作案例展板》悬挂在所有工地项目部和生活区,在指导建筑施工企业要依法用工的同时,开辟投诉举报绿色通道,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杜绝了极端讨薪和越级上访事件的发生。因工作成绩突出,大队连续4年被市人力社保局评为“无拖欠工资”工作先进单位。

□本报记者 闵丹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