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二七机车建好“一报一号”宣传阵地
91金融推出智能服务机器人
社区医院来了“洋专家”
重塑内心世界 筑起抗毒防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6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紧扣企业文化 聚焦一线职工
二七机车建好“一报一号”宣传阵地

 

“在机器轰鸣的车城里,我从未忘记你。二七,带不走的,只有你……”2017年,是二七机车公司成立12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在“中车二七机车公司”公众号推送的一首二七机车版的《成都》传遍了厂房、办公室和班组,在一线职工的手机里循环播放。

而伴随职工一路走来的,除了这个饱含企业文化特色的、年轻的微信公众号外,还有充满历史色彩的《二七机车》报。内容丰富多彩的组合“一老一新”,让一线职工们获取最新信息、掌握各类知识,成了一线职工的宣传阵地和展现自己的舞台。

根据职工需求不断完善的“老”报纸

2017年,是《二七机车》报复刊第32年。可说起二七机车的厂报,历史更为悠久。据公司宣传部长杨忠华介绍,工厂解放以后,曾不定期地依次办过《闪电》报、《辛店工人》报、《简报》、《红旗》报、《二七小报》等,经历了多次探索。直到1985年1月31日,复刊后的报纸取名《厂内通讯》,并在1987年8月31日改名为《二七机车》报,沿用至今。2015年12月30日,是《二七机车》报复刊后整整第1000期。

杨忠华表示,创办工厂自己的报纸,旨在打造工厂宣传的阵地,让广大一线职工能利用这个平台更好地展现自我风采。

如今,30余年过去了,按照公司职工的话说,“厂子里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可这张报纸的情怀却从来没变过。”目前,《二七机车》报10天出一期报纸,发行量为每期1000份,平均每个班组2-3份;报纸共4版,分别是公司要闻、公司改革经营情况、班组人物和副刊。其中,4版副刊内容除文化体育活动外,多为公司职工原创的散文、诗歌等作品。

据杨忠华回忆,报纸在复刊后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那段时间里,一度受到职工们的热捧。“那时每期报纸都会刊登厂里电视台播出的一些节目,经常是一个班组的人围坐在一起看一份报纸。”同时,公司领导历来重视报纸对职工的影响力,建立了严格的办报流程,“工作人员制成报样后,要交副总编、宣传部长、党委副书记依次审阅,最后由董事长亲自签发。”

2011年,为方便大家在办公室阅读报纸,《二七机车》报推出了电子报,扩大了报纸影响力。杨忠华说,经历过纸张困难而停刊的艰苦岁月,大家更加重视这份报纸存在的意义,报纸要不断适应新时期,更“接地气”。柴油机事业部机械二车间维修班班长石钢说:“不管是版面设计、文章写作还是照片的拍摄角度,我们都可以提意见和建议,这样我们对报纸内容更感兴趣。”《二七机车》报根据一线职工的需求不断完善内容,展现职工们工作生活的精彩瞬间,已成为公司的一张经典名片。

续写职工情怀展现自我的“新”阵地

除了经典的《二七机车》报,为了顺应当前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使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故事更快地、形式更多样化地呈现在职工眼前,2013年7月,公司应广大职工需求创办了“中车二七机车公司”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的推出,使我们的新闻消息更具时效性了,图片、视频在手机上很方便观看,职工们获取信息更快了。”杨忠华介绍,目前公众号一周推送2-3次,内容涵盖重大新闻、新产品介绍、工会党建活动、劳模先进故事、历史回顾等,广受一线职工好评。“我们有2300名职工,公众号创办初期仅200人关注,现在关注人数已有5000多。”

去年,在迎接二七机车120岁生日前夕,公司广大职工群策群力,将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成都》进行了改编,把这首歌唱出了“二七”味儿。参与创作的职工们表示,不管是改编作词、微电影参演拍摄还是后期制作,全程都是大家伙儿亲手完成。一张张穿着工作服的熟悉面孔,一个个职工忙碌而充实的工作场景,当这首饱含情怀的改编歌曲带着微电影里出现的每一位二七机车人呈现在公众号上,不久便创造了15000次的阅读量。与此同时,公众号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逐渐成为一线职工宣传的新阵地。

“二七精神很好地发扬了革命优良传统,传承二七精神是自己的责任,更是公司每个一线职工的责任,大家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咱们工人有力量’。”不管是先进人物的发掘还是职工才艺展示,《二七机车》报和企业公众号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报纸传承经典,公众号展现活力,这“一老一新”就像是陈茶和新茶,味道不同,作用却互为补充,把一线职工的宣传阵地建设得有声有色。

□本报记者 赵思远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