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接房不到一个星期,刘城(化名)已接到不下20家装修公司打来的促销电话,以及近百条家具家电促销短信,“他们似乎很清楚我的购房情况,甚至接房时间都能精准地说出来。”刘城的遭遇并非个例,很多购房户主都遇到过类似情况。(6月13日《新京报》)
无疑,购房信息被泄露,对于户主而言,轻则遭遇促销推销骚扰,重则可能落入诈骗陷阱,人生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无奈,近年来,户主信息遭泄露已成行业“明规则”。通常,户主接房后,其购房信息会在短短数小时内,以5毛到8元钱不等的价格“流向”装修公司、家具经销商等手中,结果,户主遭遇“爆炸式”的电话等骚扰,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就明摆着,开发商的签约部门、销售部门以及代理机构、银行信贷部门、物业管理公司等都有可能成为户主信息外泄的渠道。事实上,也正因为存在行业“内鬼”和灰色利益链,户主的购房详细信息才会“满天飞”的。尤其问题严重的是,贩卖户主购房信息的恶行,许多时候还往往与电信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绑架等犯罪呈合流态势,社会危害因此更加严重。
户主购房信息之所以频频遭泄露,一方面在于“内鬼”的从业道德失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有关行业和部门在信息安全管理层面上技术手段和监管措施的缺位。就此而言,要从源头上治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乱象,给包括购房信息在内的公民个人信息上把“安全锁”,除了揪出“内鬼”,还需要补齐相关监管短板,并加大问责力度。
总之,只有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公民个人信息才有可能得以安放。另外,作为公民,也要增强个人保护和维权意识,妥善保护好个人信息,切断安全信息泄露的源头。□和法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