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被单位领导安排负责单位工会图书馆工作。图书馆不大,藏书也就二千多册,每天来借阅书籍的人也不多,因此刚接手这项工作的我,总感觉不被领导和同事重视,失落之余,对这项工作也有些不热情了。
就这样,我浑浑噩噩度过了大半年。直到有一天,一名职工带着她的女儿来图书馆借书。那女孩白白胖胖,挺可爱的样子。她说她在上高中,热爱文学,最近报了一个文学兴趣班,但才上一节课她就失望地要退班,因为那个班上的老师一上课竟对他们说:“梭罗的《瓦尔登湖》全是虚构的!”
女孩说得很激动,但我却一点话也插不进去,因为我之前根本没看过《瓦尔登湖》,但又不好意思说出口,就只好默不作声。紧接着她又说起她最近看的刘心武续写《红楼梦》后二十八回。这本续书在他们班里热传,但她却不喜欢最后结尾——贾宝玉和史湘云结合了。
说实话,那时的我,连《红楼梦》都没怎么看过,更别说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了,一时也不知该怎么接话,只能继续沉默着。她还想再说,但一看我的样子,便问道:“咦,怎么都是我在说,姐姐你怎么不说话呀?”这一问让我顿时慌乱无措,只得支吾着:“啊,我……我在听你说呢。”她听后眨了眨眼睛,没再说什么,但她的眼神却分明在质疑我:“你还是图书管理员呢,怎么对书籍这么无知啊!”
我羞愧得无地自容,自打那以后,我便开始努力阅读起图书馆里的书籍来,还边读边记笔记,摘抄书里重要词句和段落,同时理解每本书里的知识内涵。
这样的做法我一直坚持了两三年,对书籍的理解和鉴赏力有了很大提高。这些提高也被最大限度融进了我对职工的服务中。记得有一次,一位上岁数的职工来图书馆,说她住的丰台区老房子要拆迁,她要随儿子去别的区居住,却很舍不得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便想借本书怀念一下。我想了想,便向她推荐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她借走几天后,给我打来了电话,语气激动地说:“我很认真地看了《城南旧事》两遍,里面写了很多我年少时经历过的事物,很真实也很亲切。特别感谢你给我推荐了这本书。”
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名伤病多年的职工,在他长期卧床日子里,他一直在看王世襄撰写的《锦灰二堆》,书中撰写的有关家具、书画等的文字和图片让他很欣赏。而当他得知作者是在忍受着左眼失明、右眼白内障情况下艰难完成了这本著作时,更让他鼓足勇气、坚定信念度过了最艰难的卧床时期。病愈后,他来到我这里借阅《锦灰三堆》。
就这样,在之后的几年里,单位很多职工都愿意来图书馆里借书,还说我总能为他们找到最合适的书。我作为一名工会普通职工,也感受到因服务职工而带来的微小但确实的幸福,体现出工会娘家人的职责来。
□崔汉婕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