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我国在周口店遗址发掘出土了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使这里成为世界闻名的早期人类发祥地。随后几十年的发掘中,共出土了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件石器、大量的用火遗迹及上百种动物化石等,是世界上同时期古人类遗址中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和最有价值的一个。不过自发掘以来,“北京人”之家就一直遭受日晒、雨淋、风蚀等自然力的破坏。为此,2015年10月周口店遗址保护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按照计划,周口店遗址猿人洞在加盖保护棚之后,将于今年年底重新开放。近日,《法制晚报》记者走访现场,为大家揭开猿人洞“保护伞”背后的秘密。(6月11日《法制晚报》)
当人们赞叹当今科学的发展速度和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巨大投入时,请千万不要忘记那些顶高温战严寒,上天入地,在施工现场挥汗如雨,一丝不苟劳作的工人们。是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高超的技艺,将设计师描绘出的蓝图变为实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从周口店遗址来讲,加盖保护棚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工程。需要在几十米的高度上进行钢结构的焊接。首先要克服高空作业所产生的恐惧感和作业难度高的困难。蹲在几十米高的有倾斜角度的钢结构上进行焊接,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其工作强度、难度都是令常人难以想象的。其次,对焊接工艺的要求也是极高的,有着严格的质量标准,差一点都不成。每一名能够站在这里工作的焊工都是经过了少则六七年,多则十几年的磨练,练就了一身的硬功夫和娴熟的焊接技术;再次,头顶烈日,在40度的高温下,穿着厚厚的工作服,里面汗水早就湿透了。而他们全然不顾这些,忘我地劳动着,为保护人类早期发祥地默默地奉献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了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时代强音。
□许庆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