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了,“烤肉”模式即将开启。记者了解到,江苏今年的高温费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从6月起连发4个月。高温津贴具有法律强制性。(5月22日《现代快报》)
高温津贴不但要发,而且要足额足月发;高温津贴是法规所定,非给不可,不给不行。这样的提醒年年都有,但也有一些用人单位年年“不醒”,高温津贴仍年复一年或被异化或遭克扣,甚至沦为“纸上清凉”。“不醒”是因为“装睡”。
我们要告诉劳动者怎么投诉、如何维权,但劳动者权益被侵后不投诉,这不是他们不懂,而是不敢。这与其说反映了劳动者的无奈,不如说是对劳动执法部门的呼唤。我们不能奢望用人单位个个都是“义商”,但我们需要有一个任何商家都不敢“装睡”的法治环境。高温津贴是否真正成为劳动者感受得到的“真清凉”,恰也是检验法治环境的一个尺度。
法规无腿,不会自行;法规落地,要有执法部门装上双腿。装上双腿的法规,才会走进每个用人单位,会追着违法行为不放,会追得违法者走投无路,从而帮劳动者获得应得权益。落实之道在于执行,执行之道在于监管在前,给法规装上双腿,到工地上、企业里去看一看、问一问,向企业下达调查询问通知书,了解实际情况,主动为劳动者维权。劳动执法部门该立“军令状”,把维权与职责挂钩——如果高温津贴落空,劳动执法部门就担责。
□奚旭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