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国制造”需注入“新工科”活力
梨园城铁站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为共享单车 划出规则红线
部署“六一”活动 要多点新意
作文套路多
高温津贴检验法治环境
勿让溺水成为 儿童的“头号杀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温津贴检验法治环境

 

入夏了,“烤肉”模式即将开启。记者了解到,江苏今年的高温费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从6月起连发4个月。高温津贴具有法律强制性。(5月22日《现代快报》)

高温津贴不但要发,而且要足额足月发;高温津贴是法规所定,非给不可,不给不行。这样的提醒年年都有,但也有一些用人单位年年“不醒”,高温津贴仍年复一年或被异化或遭克扣,甚至沦为“纸上清凉”。“不醒”是因为“装睡”。

我们要告诉劳动者怎么投诉、如何维权,但劳动者权益被侵后不投诉,这不是他们不懂,而是不敢。这与其说反映了劳动者的无奈,不如说是对劳动执法部门的呼唤。我们不能奢望用人单位个个都是“义商”,但我们需要有一个任何商家都不敢“装睡”的法治环境。高温津贴是否真正成为劳动者感受得到的“真清凉”,恰也是检验法治环境的一个尺度。

法规无腿,不会自行;法规落地,要有执法部门装上双腿。装上双腿的法规,才会走进每个用人单位,会追着违法行为不放,会追得违法者走投无路,从而帮劳动者获得应得权益。落实之道在于执行,执行之道在于监管在前,给法规装上双腿,到工地上、企业里去看一看、问一问,向企业下达调查询问通知书,了解实际情况,主动为劳动者维权。劳动执法部门该立“军令状”,把维权与职责挂钩——如果高温津贴落空,劳动执法部门就担责。

□奚旭初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