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医改,不能不说的就是分级诊疗了。分级诊疗的目的,就是要把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基层,实现“基层首诊”。而基层首诊的重要“指挥官”,就要属家庭医生了。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今年要扩大到85%以上地市。那么,渐渐在全国各地出现的家庭医生是如何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呢?他们又能否赢得各地群众信任,当好健康守门人呢?(4月24日央广网)
家庭医生制度意义很重大、前景很美好,但要想实现这些意义,让美好的前景变为现实,却必须得具备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患者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实践表明,很多地方居民缺乏对家庭医生的信任,不但成为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的阻碍,而且即便在上级部门的努力之下,实现了一定的签约率,但患者生病以后,还是宁愿绕开家庭医生而自己往医院跑。
居民不信任家庭医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对全科医生的水平不信任;比如目前家庭医生人数太少,服务居民太多,很多时候无法第一时间满足居民的求助等等。但是,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目前的家庭医生还有些名不副实,没有做到把自己的签约对象真正当成是自己的家人看待,无法让居民在自己的家庭医生身上找到“家人的感觉”。
我们常说,不管是你生病的时候,还是遇到其他困难的时候,最关心你的人,还是你的家人。那么作为居民的签约家庭医生,就要积极扮演好居民“编外家人”的角色,讲究工作方法,积极拉近双方的距离,密切双方的感情,完全取得签约居民的信任。这样一来,才会让居民感觉到家庭医生是真正为自己好;进而不管是用药指导、健康咨询,还是分级诊疗上,居民才能听取家庭医生的建议。
家庭医生制度任重而道远,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但是在这些工作当中,让家庭医生更像居民的家人,让居民在家庭医生身上找到“家人的感觉”,是不该被忽视的重要工作之一。□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