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谣言泛滥警示食品安全工作仍需努力
拆违之后可多建社区微图书馆
共享单车余额退款 也应清楚及时
让血腥暴力 远离动画片
诈骗
别让指示牌成为旅游败笔
别让“帮你消费” 侵犯消费者权益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7年4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谣言泛滥警示食品安全工作仍需努力

 

当我们的食品安全工作做到令绝大多数公众满意的程度时,公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信任度达到高点,所有的食品安全谣言便都会不攻自破。

“小龙虾实为小虫虾”“无核葡萄抹了避孕药”“吃大盘鸡能感染禽流感”……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容易使谣言不胫而走。有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4月18日《人民日报》)

网络谣言中食品安全谣言竟占45%,所占比例之高,造谣者之猖獗,令人咋舌。对此,当务之急当然是打击整治,让造谣者付出代价,使谣言无所遁形。但是,除此之外,我们更应当有所反思:为何网络谣言如此热衷于食品安全领域,食品安全谣言何以层出不穷呢?说到底,是由于当前我们的食品安全工作仍有不足,食品安全事件的屡屡出现损害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整体信任度,给造谣者留下了生存空间,也给信谣传谣者找到了借口。

从谣言本身的欺骗性来说,食品安全谣言真的那么迷惑性强、难以甄别吗?其实未必。如今网络食品安全谣言各式各样,但其造谣手法无非是旧闻翻炒、偷换概念等等,可以说套路相对固定,方式较为雷同。对于这些谣言,只要稍加辨别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些完全违背科学常识或者拼凑编造痕迹明显,根本就站不住脚。但就是这些荒谬至极的谣言,还是可以广为传播扩散,令许多人对其深信不疑。为什么?因为一些公众的食品安全危机感过于沉重,担忧之下对于食品安全谣言就容易轻信,甚至还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糊涂心态,采信并传播食品安全谣言。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来化解这种无奈与尴尬,彻底阻断网络上食品安全谣言的泛滥传播呢?“加大对食品安全谣言制造者的惩处力度”,“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这些当然都是行之有效的网络谣言治理办法,但若想从根本上铲除食品安全谣言的生存土壤,还是需要从食品安全工作的完善升级来入手。当我们的食品安全工作非常到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被最大程度上避免时,公众切实感受到了食品安全工作带来的成效,自然不会再去轻信那些漏洞百出的荒唐谣言,食品安全谣言的造谣者及传谣者将再也无力在网络上翻起风浪。

我们常说“食品安全大于天”,照此说来清理整治网络食品安全谣言,就相当于在食品安全的天空中“治理雾霾”,确保了食品安全工作环境的“晴空万里”。不过,归根结底,努力完善提升食品安全工作水准,才是打击网络食品安全谣言的治本之策——当我们的食品安全工作做到令绝大多数公众满意的程度时,公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信任度达到高点,所有的食品安全谣言便都会不攻自破。

□侯坤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