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车厢“暖男”
青春在山谷回荡
“小”父亲
最遥远的距离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在山谷回荡

 

见到温淑清那天,是在“知青角”组织的一次活动上。这群年近古稀的老知青们可是玩嗨了。梳起童年的小辫子,穿上幼时的花衣裳,推碾子干农活,温淑清还把玉米须子粘在了鼻子下面,甭提有多开心了!

温淑清是北京的知青,也是最早创建八五九农场为数不多的老知青之一。1970年2月,连队开大会,说要到新地方建点儿,刚满16岁的北京知青温淑清就在其中。

一台拖拉机,拖着装满行李的大爬犁,足足有三十米长,像一条硕大的蜈蚣在松软的雪地里缓缓地爬行。知青们围着花花绿绿的头巾,沐浴着冬日的阳光,坐在行李上一路欢歌笑语。拖拉机开到了一个山坡上,一边是密密的柞树林,一边是白雪覆盖的阿布胶河。连长下令,就是这儿了。

伐木的伐木,取冰的取冰,一切井然有序。木工师傅们几个小时就建起了八十人的木帐篷。搭上铺,铺上草,把行李铺在上面,便成了安置点。晚饭是硬馒头,喝的就是阿布胶河的水。作为班长的温淑清打头,副班长打尾,一班一班往下排,每班十二人,不分男女,大家在同一个大铺上合衣而睡。

两名年龄大一点儿的老知青烧火取暖。炉子是大铁桶改装的,木头“噼里叭啦”地燃烧着,炉筒子烧得通红,空气中流动着燥热的铁皮味儿,温淑清却怎么也睡不着,风从帐篷两侧并不严实的门呼呼地灌进。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口哨一响,出早操、踢正步,号子喊得震天响,像青春在山谷里回荡。

伙房酷似一个大蒸笼,四处透风,呼呼地冒着热气。取水人送来的冰块很快化成了水,每人两瓢,用作洗漱。大厨们就用河水煮了一大锅苞米粥,每人一碗,没有菜,就着黄豆酱下饭。就是这样的环境,愣是没人喊苦。白天打草、放炮、打石头、建水渠,拓出一片开阔地;晚上看报纸,学语录。

如今,一提起阿布胶河,温淑清就觉得激情万丈。十年的知青岁月早已融进她的骨子里。那里有她建设边疆付出的青春年华,有她的一生。

□朱宜尧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