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父母的爱情
永不消逝的电波
父亲的 谎言
婚宴变奏曲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6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母的爱情

 

1965年9月8日,高中毕业后的父亲花了5分钱将户口过到新疆,从家乡坐火车到吐鲁番,又从吐鲁番坐了4天4夜的解放牌大卡车,终于到达新疆阿克苏阿瓦提丰收三场,成为家乡第一批“支援新疆建设知识青年”的一分子。当年的解放牌大卡车上分4排坐着32个知识青年,命运将一个大眼睛姑娘安排到了父亲的对面,“我们面对面坐着”,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父亲和母亲正式恋爱是5年之后的1970年,恋爱的方式是两人共同养了一条叫“呆子”的狗。那时父亲在农场里放羊,属于“半自由”职业者,而母亲所住的“地窝子”刚好在河的对岸。每次母亲到河边洗衣服,父亲就在这边看着。农场里一度闹“阶级斗争”,父亲被列为批斗对象,大嫂们都来劝母亲:“那个‘地主羔子’有什么好的,我们给你介绍一个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母亲只是一笑,她把“悄悄话”写成小纸条,洗衣服的时候埋在身后地下,而每次父亲都能准确无误地找到,从无失手。父亲母亲把这解释为“心有灵犀”。那段时间两个人不方便见面,每天只能这样隔河望着。倒是“呆子”根据现实重新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它每天晚上守在父亲的地窝子门前睡觉,早晨准时到河对岸的母亲那里报到,母亲走到哪它就跟到哪,母亲上工了,它就坐在地头静静地看着她,直到黄昏日暮,活像父亲的“小卧底”。

父亲和母亲的这场恋爱一共谈了8年。8年间父亲自学成才,练出一手好木匠活。当时知识青年都睡简易的木棍拼床,父亲刻苦钻研,做了一张镶有黑色人造革靠背的高低木板床,乐颠颠地扛到河东。这使母亲成为农场第一个睡上木板床的姑娘,也是让她至今还感到无比自豪的事情。

1978年,父亲和母亲回老家探亲并结为夫妻。二人回到农场,分到一间半土砖房,在此安了小家。1979年我出生,同年出现第一例知识青年返城的情况。1984年,距离第一次到新疆整整20年,父亲母亲双双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从新疆离开的时候,父亲和母亲把所有家具什物变卖,唯有那张单人床,左看右看不舍得扔,干脆一起运回老家,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直到今天还保留着。

□张红军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