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记忆中的皮影戏
爱在黎明破晓前
路口的手艺人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年1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路口的手艺人

 

每当我从巷口那个狭小的平房前路过时,总是看见一位清瘦的老人挥动着小锤敲打着马口铁皮。“膨膨,嗵嗵”,很沉闷的响声传入耳膜,不疾不徐。它和沿街叫卖小贩们的吆喝声夹杂在一起,组成了现代都市一角特有的交响曲。

那天下班后,气温骤降,寒气逼人。我特意在老人的身边逗留了一会儿。那间沿巷口边墙临时搭建的低矮平房是老人的“蜗居”,顶棚是用石棉瓦搭盖的。站在逼仄的小屋内,不时有冷风钻进来,让人不由得打起了寒噤。老人盖的是一床不太厚的旧棉被,好在他身边总是放着一个蜂窝煤炉,除了在上面烧水和做饭外,炉膛里散发的热量给老人带来了几丝温暖。

我蹲下身和老人交谈起来。他说自己来自一个偏僻的山乡,这敲马口铁皮的手艺还是他父亲传下来的。以前,城里人生活上大都很节俭。哪家的铝水壶坏了,铁皮桶掉了底儿都会找他修理。现在的青年人过日子大手大脚,用坏了东西就直接卖给了废品收购站。

这些年,他根据都市人生活的变化,开始学着做拱形凉棚,鱼贩子用来装鱼的水槽,还有铁皮报箱,以及开餐馆用的抽油烟管道。由于整条街上就他一人做这些活儿,偶尔接到单位定做的蒸饭槽等大宗“生意”时,他觉得浑身是劲儿。一丝不苟地加工完后,机关和学校的人都很慷慨,价给得高。此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老人的老伴早已去世,乡下有一个儿子,但他和儿媳处不好,只好进城,租了现在的这个小屋,靠手艺养活自己。不过,在这里念大学的孙子倒是挺孝顺,每逢双休日,就会来看他。他现在挣的钱,几乎有一半补贴给了孙子。他笑着说:以后等他有出息了,还指望着能享享清福呢!

第二天,我从家里清理了一床旧棉絮和一些生活杂物送给他。接过棉絮时,老人浑浊的双眼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他连声说我是好人,许诺我们家要有什么修理的活儿,他免费给做。以后,再从巷口经过时,老人总是颤巍巍站起身,跟我热情地打着招呼,聊聊家常,我们彼此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膨膨,嗵嗵”,敲铁皮的声音里承载着都市巷口老人生命的全部。他孤独地敲着,不知疲惫地敲着,恪守着手艺人的精神。那单调乏味的声音中带有几丝苦涩,但也蕴涵着他对生活抱有的一份希望。

□刘卫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