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保护劳动者权益来说,只有从源头治理入手,建立防治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让劳动者权益时时得到保障,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侵害劳动者权益问题的发生,才是釜底抽薪之策,才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最佳选项”。
为了全面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牧民工工资问题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力争到2016年底,各地区全面理清拖欠农牧民工工资历史欠账清单,并清理完成重大历史欠账任务的70%以上,应急周转金落实率达到100%,工资保证金落实率达到100%等方面的要求。(9月19日《北方新报》)
农民工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日新月异付出了艰辛劳动和汗水,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不菲的贡献,但作为基本回报的工资都被拖欠,无疑是对社会文明的讽刺和对法律法规的亵渎。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少相关治理政策,但欠薪问题依然严重。特别是一些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不同程度存在拖欠工资问题,严重侵害了农民工合法权益。探究起来,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缺乏主动出击整治欠薪和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
因此,对于治理欠薪,政府监管部门要摆脱“运动化”治理思维,发挥法律威力,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来达到良性治理的目的。如完善制度设计强化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制度、工资支付监控制度、欠薪报告制度、工资保证金制度建设,推行劳动用工实名制管理、银行代发工资等办法,保障工资按时发放。
从这些方面看,内蒙古要求到2018年底,各地区全面实施实名制管理、工资与工程款分账管理、银行按月代发工资、施工现场维权公示等制度,不再发生新的拖欠;到2019年底,恶意欠薪、欠薪逃匿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到2020年底,全面治理农牧民工工资支付问题基本实现无拖欠的目标。这些具体措施和长效管理机制,值得期待。
另外,有立法权的地区应及时出台工资支付保障条例等法规,同时结合刑法修正案(八),以及最高法发布的《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打击和震慑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违法犯罪行为,对以身试法、恶意欠薪的企业和个人依法惩处,对政府工程项目的欠薪行为也要严格查处,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为劳动者撑起保护伞。
总之,对保护劳动者权益来说,只有从源头治理入手,建立防治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让劳动者权益时时得到保障,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侵害劳动者权益问题的发生,才是釜底抽薪之策,才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最佳选项”。
□鹰 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