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一家热干面黑作坊被曝光,记者蹲守发现,这家作坊白天闸门紧闭,半夜忙碌赶工,每晚制面2000斤,供给深圳南山科技园。由于作坊内没有空调,工人赤膊上阵、汗流浃背工作,也没有佩戴手套及口罩,汗水滴在面条上是常事。而在生产过程中,有工人甚至用手抠完脚后直接接触面粉。(6月18日《南方都市报》)
黑作坊生产环境脏乱差,卫生许可不达标,已经成为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一颗毒瘤,“黑作坊制造”让我们麻木的同时,也正在无声无息地悄然侵蚀着我们的餐桌、我们的健康。食品安全是头等民生大事,关乎民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不法企业的“黑心”行为,都让我们义愤填膺。
黑作坊的猖獗,一方面反映打击食品犯罪的高压态势,让黑作坊无处藏身,一方面也凸显黑作坊“狡兔三窟” 像狐狸一样狡猾,为了躲避打击,经常“腾巢换窝”,规避风险。同时也反映黑作坊见风使舵,钻了监管的漏洞。
打击黑作坊需要“白加黑”管理,作为监管部门,应该建立起执法联动机制,齐抓共管、合理围剿,并保持“高压态势”,露头就打,并发动群众监督举报,将“黑作坊”消除。同时,应建立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将食品安全纳入对社区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强化社区属地管理职责,确保属地管理到位,不能只是一阵风的专项整治,而需要平时持续有力的监管。□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