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天还在种地,第二天就来上班,变身现代化产业技术工人。如何将农民转变成产业工人?本报记者最近与北京市劳模李兵进行了对话,他详细介绍了在生产自主品牌汽车的北汽股份北汽分公司初建阶段技术工人培训的过程。
记者:您是如何做到将农民培训成技术工人的?
李兵:农民变成产业技术工人,身份的转换,不仅是岗位的变化,更多是技能的获得,拥有技能让他们实现从农民到现代化产业工人的蜕变。当时,我培养的这个群体一共有48人,全是厂区附近的农民。他们几乎没有汽车知识,连会开车的都没有几人,为此,我编写了教材,制定了培训计划,就像在一张白纸上描绘美景一样。我从什么是螺钉、螺母这样最基本的常识开始培训他们,逐渐地,他们就熟悉了。
点评:从零开始,培训农民使之获得技能,有无技能是农民和产业工人的最大区别。
记者:培训过程中,您觉得最难忘的是什么?
李兵:培训过程中,最开始没有相应的器材,比如连扳手都没有,我就从家里拿来工具教大家。当时,也没有可供训练的汽车,我就把自己家里的汽车拿来,每天拆了再装上,这样练手。根据大家训练的需要,我分成了车身、内饰和底盘3个小组,每个小组反复练习。后来,公司工会又紧急调配了可供训练的车辆2台,这样大家训练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
点评:劳模是乐于奉献的,即使拿自家车,也要给大家练手的机会。
记者:培训效果怎么样?他们是否真的实现从农民到产业技术工人的转变?
李兵:培训效果非常好。主要是大家练得刻苦,虽然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但大家都攒着劲,具有拼搏精神,就连女孩子也不愿意退缩,哪怕是手上练出了血泡,也要坚持练习。大约半年后,他们就能上手试装新车了。
在随后举行的全市技能大赛中,有4人进入了全市前三十名,有2人进入前十名。去年他们又参加了全市技能比赛,有4人进入全市前10名。在全市的技能比武平台上,他们能够取得如此成绩,说明他们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也已经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技术工人的转变。
点评: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关键还是在于劳模精神的感染。
被访者:李兵/记者:马超
通讯员 胡少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