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的军歌情结
爷爷的中山服
我的中学老师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中学老师

2012年8月1日,当年的学生为老师庆祝八十大寿时的合影。后排左一为作者。
 

1968年初,我们从小学五年级直接升入中学,就近分配在二十六中六连一排(当时的班编制)。班主任裴新生老师,中等个儿,微黑的面庞上架着一副白边眼镜,脸上挂着和蔼的微笑。也许是我们那时年纪小,当时实在看不出老师有多大年纪。

刚进校门时,教室玻璃很多被打碎,桌椅残缺不全,教学楼前后贴着大字报。虽说是上学,实际上我们在学校是以大批判、挖防空洞、下乡劳动为主。学校里有军宣队、工宣队,每个学生连都有军代表、工代表。那年月,老师在学校里实际上是配角,是接受再教育的对象。

二十六中原为男校,也就是在六九届和七零届开始才招收女生。上学时,裴老师既不是被批判对象,也不是造反派。他谦和的脾气,使同学们都很乐意接近他。

使我们和老师更熟悉、更亲近的另一原因是“革命教育”的“三夏”、“三秋”劳动。学校组织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整天摸爬滚打在一起,最长的一次在李家巷住了两个月。在那样年代,也确实有的同学对老师不够尊敬,不听指挥,甚至由于我们的无知和淘气惹得老师伤心难过,但更多的是同学和老师之间融洽相处,留下了经久难忘的记忆。

在“复课闹革命”的号召下,学校的各门课程陆续开课。裴老师教的是地理。地理课上,裴老师神采飞扬,声音比平时高了八度,经常是用粉笔在黑板上迅速地勾勒出各国地图,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当时,我们都爱听裴老师的课,生动、形象,讲得通俗易懂,听得津津有味。

40多年过去了,虽然我们工作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有着不同的生活,但我们和老师的联系一直未断。我们有时在春节,有时在教师节或在老师生日的时候去看望裴老师,师生欢聚一堂,情谊甚浓。老师看到我们不断成长,成家立业,在各条战线上做出成绩,这是他心灵上最大的慰藉和满足。至今裴老师的家里还保留着我们学生时代的照片和合影,我们去时拿出来,老师随口就能说出当年的趣事,使我们愉快地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

感谢母校,感谢我们的班主任——可亲可敬的裴新生老师,感谢所有教过我们的老师们。他们都深深地记在我们心里,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永远的记忆。

□赵洪山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