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的军歌情结
爷爷的中山服
我的中学老师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5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军歌情结

1991年12月,在八一军旗下,作者告别军旅走上社会!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自从离开了家乡,就难见到爹娘;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一样的足迹留给,山高水长……”创业打拼在他乡的这些年,每当这首《咱当兵的人》激情澎湃,铿锵有力的优美旋律在我耳边轻轻响起,蓦然回首23年前卫国戍边的4载军旅生涯,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军歌嘹亮的火红年月。

“军歌如同部队的灵魂,没有军歌的部队是不可想象的。”无论是昔日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今天处处一派安定繁荣的和平年代,军歌不仅仅可以鼓舞部队的士气、勇气、斗志,在黑暗与渺茫中焕发生机、创造奇迹,而且还可以在无形之中给人以生的坚强、死的光荣、败的图腾、活的希望,在挫折与磨难中奋起抗争、重振雄风。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进入军歌嘹亮的军旅生活的,那时候在我们部队,学军歌唱军歌拉军歌,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出早操、开饭前、看电影、上政治课、文艺汇演,甚至训练间隙、打靶场上、退伍回乡的欢送会上,我们都要根据不同场景,唱一曲《咱当兵的人》、《军营男子汉》、《打靶归来》、《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等激励斗志,弘扬当代军人心声与本色的军歌,绿色军营处处都军歌嘹亮,官兵心头时时都豪情满腔,真是激情无限、心旷神怡。

曾记得那时候在我们部队流传着这样一句军中戏言:“不会唱军歌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对此我深有感触。初入军营接触军歌时,我五音不全,记忆力特差,别人三五遍就能熟记于心的《咱当兵的人》,我自吟自唱十余遍,还是前音不搭后调,丢三落四的,在战友们面前出尽洋相。作为连队能写会算的文书,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后来,为了学会学精军歌,改变战友们对我的看法,我买来五线谱,又从指导员那里抄录了几首经常演唱的军歌词曲,拜文艺骨干小李为师,利用课余饭后的休息时间苦练军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个月,我就学会了连队教唱的所有军歌,年终时还以一首声情并茂的《咱当兵的人》一举夺取了部队“迎元旦,庆新春”文艺汇演一等奖,令战友们刮目相看。从此青春无悔的四载从军生涯中,学军歌唱军歌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军歌不仅仅陶冶了我的情操,开拓了我的视野,而且也激励了我的斗志,辉煌了我的军旅人生。

如今退伍走上社会二十余年,但退伍不褪色的我对昔日那一首首常唱不衰的经典军歌依然情有独钟、铭记在心。每逢节假日,偶然歌兴大发,我还会时不时邀请几个退伍的同乡战友去街边的卡拉OK厅或音乐KTV房,同唱一曲《咱当兵的人》,同温军旅旧梦,同享军歌豪情,谨以此纪念我们对军歌的不朽眷恋。

□唐文胜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