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昨天出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要求高中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高招录取的参考。同时允许学生高考时文理兼考;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市,在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中选取3科,计入高招录取总成绩。
记者随后采访了北京市教委。市教委回应,本市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国务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出台的系列重要配套政策,并将其作为深化首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政策依据。本市将根据教育部的时间要求,抓紧制定相关政策,出台相关实施细则。
问题一: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综合素质档案内容包括主要成长记录;学生毕业时的简要自我陈述报告,以及教师在学生毕业时的简要评语;典型事实材料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和记录由学生、班主任及有关教师签字确认。评价要求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千人一面,具体内容和要求由高中确定。
教育部指出,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参考,使人才选拔标准更加全面,有助于扭转单纯用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做法,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各地要建立申诉复议制度和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严肃处理。
问题二:什么样的表现可以进评价档案?
评价档案中的主要成长记录包括五方面:思想品德项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如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等地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者;学业水平项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身心健康项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艺术素养项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的兴趣特长和成果等;社会实践项重点是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问题三:怎么打破文理分科界限?
作为“升级版会考”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所有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考试,由省里统一组织;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由省里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
原来学生只能选择文综、理综,多数学校分文科班和理科班教学。改革后,学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学校按学生的选择实行走班教学。
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市,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计入高招录取总成绩。高校要在学生选择考试科目前,公布对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具体要求,使学生有充足时间准备。对已经确定3科的学生,各地要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科目提供机会,以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
问题四:学业水平考试能真正减负吗?
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以百分制呈现,改为“合格、不合格”和“等级”方式。计入高招总成绩的3科分等级,由高到低为A、B、C、D、E(具体按人数比例确定分档节点);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时,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
成绩合格,作为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不参加高考的学生,不需要备考一样难度的教学内容。高中应把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成绩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具体要求由各省市及高校确定。
专家指出,现行高考科目是统一规定的,有的科目学生不擅长但必须考;而且高中三年各门考试科目一直处于备考中,考试强度大。改革后,计入高招录取的3科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扬长避短,可能就不会感觉太累;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分散备考时间,能减轻一次性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