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怀柔区泉河街道的一名社工。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穷,但自己有着强烈的学习欲、读书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家里的领袖著作、报刊文集早已被大人们卖给了做鞭炮的了,家里实在没有可看的东西,于是贴在墙上的报纸我也愿意瞧瞧,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工人报”五个红色的大字。
逐渐长大了,以前的那份读书热潮随着青春期的躁动退却得一干二净。转瞬上了高中,以前躺在炕上看报纸的情景不时浮现在了脑海里。
有一次,我去邮局取挂号信。第一次见邮局摆着那么多的报纸,我就点名要买份《北京工人报》。工作人员淡定地说:“没有。”“为什么没有?”我疑惑地问。在少不更事的我的印象中,这可是份最尊贵、最名牌,也理所当然是最畅销的一份报纸。“那报纸早就改名了,现在叫劳动午报,不零卖,都是单位订。”听到这儿,我的心一瞬间失望了。
转眼间,我参加了工作。单位为每个科室订了一份报纸,它就是我心目中的大报《劳动午报》。打开一看,不愧是大报,印刷清楚,散发着一股油墨香味,我简直有些爱不释手了,每次休息和闲暇的时候就会打开报纸阅读阅读。
从午报刊登的文章中,我看到了辐射面广、时事性强、各阶层人士声音都兼有的特点,正好对我的工作有所帮助,便留心积攒午报上刊登的各种有关文章。我觉得午报的信息量大,是我们职工的视野所不能及的。上面其实还有许多吸引我们的关于社会的评论文章,它编排的比普通的报纸要好许多,因为普通的报纸总是太过于杂乱,内容过多,使我们感到眼花缭乱,反而无法及时了解到与我们有关的有意义的事件。
由于单位搬家地址变动,已经有几周没有接触到《劳动午报》了,不时翻翻旧报纸,总有种怀念的感觉,怀念那曾经有的墨香味,依旧期待着新出的报纸,期待着它给我带来的新鲜感。
□孙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