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的活动占主导;而现在,一些学校开始“变教为学”,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或合作开展学习为主。10月29日,中日“变教为学”同课异构交流活动在北京小学万年花城分校举办,该校教师展示了“变教为学”改革的课堂新模式。
“同学们,你们可以随便折纸,比如纸飞机之类,折好后可以飞哦。”当天,数学教师张旭的课堂内容应该讲“对称”,但她却让学生折纸,这让台下听课的几百位各校教师有点不明白。一两分钟后,学生开始飞纸飞机,有的纸飞机飞得远,学生还站起来跑过去拿,张旭一直笑眯眯地看着,偶尔点评“你这个飞太近了哦”,“你飞得不错”;还有的学生另辟蹊径折出小船,她也称赞“真像”。
过了3分钟,张旭让学生回到座位坐好,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纸飞机飞行距离不同呢?”学生们争相举手回答,“因为翅膀折得大”“飞得远,原因是劲儿大、又很对称吧”……程若涵说,“老师,我觉得是因为对称,纸飞机的翅膀两边很平衡,就不会往一边偏。”又有几个学生表示赞同程若涵的观点,张旭笑了。
“你说对了,就是因为对称!”张旭这时不慌不忙地开始总结对称的含义和特征,让学生一起感受世间万物和谐、对称的美。在她的引导下,学生纷纷举出各种对称图形,不仅是数学方面,还扩展到对联等生活方面,课堂上交流得很热闹。即使下课后,几个学生还在小声讨论对称图形,旁听者也频频点头,很多教师在纸上速记课堂要点。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郜舒竹近年来致力于开展“变教为学”研究,在北京和全国部分省市进行了实验。他认为,“以教为主”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和被约束状态,缺少自主性、自发性,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进行相应改革,引导、诊断和帮助学生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受到关注,都有机会表现,从而达到教改目的。
北京小学万年花城分校校长刘显洋表示,本校已开展一年的“变教为学”改革,从学生反馈看,对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都很有效。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