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推动营商环境制度规则不断完善,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入,企业设立与退出更加通畅,信用承诺制办理登记业务超同期登记业务总量的96%,简易注销改革让注销企业从平均45天降至20天“顺利退场”,约60%注销企业受益。法治环境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企业“保驾护航”,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进行了两次修订完善,“无事不扰”清单让10.5万户企业安心经营,“扫码检查”全面落地,“柔性执法”累计免罚近7.6亿元。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突出“北京标准”,大力推动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完善和数字化转型,整体服务效率和品质不断提升。企业服务更加贴心,以2024年为例,依托“服务包”“服务管家”机制走访企业2.6万家,解决5.8万个企业诉求问题,服务推动563个重大项目落地、投资超2000亿元。12345企业服务热线受理诉求25.5万件,诉求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超97%。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报备即批准”审批,助力370多家加快发展。要素服务更加精准,“创信融”平台为小微企业“输血”超800亿元;建立完善人才引进、专利预审等一批“绿色通道”,专利授权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平均授权周期仅为2.5个月。司法服务更加高效,“多元调解+速裁”将60%以上一审民商事案件化解在诉讼前端,涉外商事纠纷平均28.4天调解结案;北京破产法庭助力近900家企业持续经营、引入投资超过1555亿元。数字政务更加便捷,“一网通办”总门户注册企业用户338万家,95%以上的涉企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全年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达96.3%,其中网上开办企业占比超95%,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率升至59%。
紧扣企业群众需求,从企业运营各环节与群众生活点滴入手,提升办事效能,践行人民满意的“北京效率”。经营主体办事效率大幅跃升,40个“一业一证”改革压减材料超50%、压缩时间超70%,12项税务证明实行告知承诺制精简税费业务49%,累计推出大型活动在内的112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均压减时间60%、减材料55.9%、减跑动89.2%。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按下“快进键”,低风险项目审批模式,全流程从5个环节、15个工作日压减到3个环节、9个工作日办结。“分段施工”审批改革,为企业平均缩短工期60日。市政报装线上线下“一站式”集成服务,实现企业接入服务“最多跑一次”、少提交材料45份。群众办事生活更加便利,灵活就业社保“7×24小时”即时办理,外国人来华许可全程网办,公交与轨道交通50米内换乘比例达到88%,适龄儿童入园率和普惠率均达到93%。“老老人”服务保障措施惠及80余万名高龄和失能失智老年人。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下大气力协同优化京津冀营商环境,共筑营商环境协同发展新格局。政务服务协同惠企,34项“同事同标”事项与209项从业资质互认稳步推进,三省市空港、陆港、海港加强互联互通,520家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实现“三关”互认。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京津冀93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异地就医备案全面取消,25项人力社保服务事项实现“一卡通办”、6.4万余家定点医疗机构“一卡通结”、3900多条公交线路“一卡通乘”。监管协同持续深化,三地联合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领域核查协查150余次,京津冀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统一办理15.4万户次,生态环境执法联动紧密。